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4|回复: 0

抗击疫情,基层治理需要新思维

发表于 2020-8-3 16:00: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世卫组织在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病毒D614G变异可能导致病毒加速复制,且变异后的病毒被证明更具有传染性。这场人类和新冠病毒之间的战斗目前还远远没有结束。在有效的病毒疫苗普及之前,我们需要和新冠病毒进行持久战。

  设定理性目标,无需迷恋“零感染”。感染个案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人口密集程度、国际化程度、流动人口占比、防疫措施等。不少基层单位都将“零感染”当作防疫工作的目标,投入大量资源,并且单位的正常业务、社会的正常运转被不断暂停,经济的恢复也难以得到平衡。面对这种情况,应充分认识到,单位防疫投入和管理强度并不完全决定疫情个案的发生,设定抗疫目标需理性,不应将“零感染”当作现阶段的抗疫目标。

  缓解基层压力,避免“压力麻木”。当前的疫情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情缓解了,应当让一线的工作人员也喘口气,放松调整一下。疫情缓解期,中层管理部门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尽快让一线的人员休息、放松恢复,保持抗疫队伍持久的活力与战斗力;二是积极改善一线抗疫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否则如此高压再延续下去,基层人员可能失去应对的机敏和弹性,出现“压力麻木”。

  增强管理人性化,避免“事与愿违”。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压力,生命健康方面的压力、工作收入的压力、心理上的压力等等。心理调适能力强的人可以成功化解,心理调适能力弱的人就可能出现行为失范。面对这一问题,强调效率、原则、一致性的传统管理会面临各种抵触。这就需要将“人性化”的元素加入到传统管理之中,管理增加了温度,也就增加了认同和理解,就有了抗疫中的同心协力。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还会持续多长时间难以预测,防疫常态化是必然的选择。病毒在变,我们的治理思维也应以变应变。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