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07|回复: 0

刘海民:回村办企业 带动种植业

发表于 2020-8-3 16:05: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 霍海澎

  7月13日,记者沿着蜿蜒的山塬公路来到宜君县彭镇仇家塬村,刘海民正忙着和员工在工厂院子里摊晒梅干菜。宽敞的院子里,一张张用铁架支好的竹席上,均匀地撒满正在晾晒的梅干菜,散发着特有的香味。

  “夏季日照充足,是晾晒梅干菜的最佳时期。我们工厂去年储备了很多萝卜,能够保证正常生产。过几天,村民种植的豆角即将成熟,也可以加工生产了。”刘海民说。忙碌的间隙,刘海民向记者讲述起自己创业的历程。

  刘海民是仇家塬村村民,由于家境不好,很早就辍学回家。18岁时,刘海民到煤矿打工。后来,他学会了电机修理,在矿区开了个电机修理部。前几年,随着小煤矿的关停,电机修理的生意逐渐惨淡。

  2015年春节,刘海民的母亲做了最拿手的梅干菜。咀嚼着母亲做的梅干菜,回乡制作销售梅干菜的想法从刘海民的脑海中冒了出来。

  梅干菜是宜君农村传统的腌制干菜。宜君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冬季气温低。过去没有反季节蔬菜,家家户户在秋季将萝卜切成丝煮熟腌制后晒干,制成梅干菜,在冬季缺少蔬菜时食用。

  有了这个想法,刘海民开始考察市场。之后,建厂房,买设备,很快就在仇家塬村建好厂子。2015年4月,刘海民成功注册了宜君县海兴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产品销售的难题迎面而来。

  “第一次到城里推销,免费给人家都不要。”刘海民回忆,那段时间他白天跑县城推销产品,晚上回家帮着妻子干零活。“出门销售员,回家小职员。”刘海民说。

  因为品质好、制作方式独特、不使用食品添加剂,慢慢地,一些饭店开始用他的梅干菜,一些土特产店也开始销售了。

  销路打开了,生意有了起色。刘海民妻子原本的担忧烟消云散。刘海民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并发动本村和周边村的贫困户种植萝卜和豆角。

  2017年,在杨凌农高会上,刘海民公司生产的梅干菜产品获得了后稷金奖。

  “我们村是彭镇最偏远的村,农作物主要是玉米,产业单一,年轻人大多出门务工。我回村创办食品加工企业,就是想进一步拓宽村上的产业渠道,同时为群众提供更多务工机会,促进群众增收。”刘海民说,“选择了回乡创业,我就一定要把这个事干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