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1|回复: 0

计算力学里的“爱国大义”

发表于 2020-8-3 17:40: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光明日报
       钟万勰,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专家,中国计算力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1934年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调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工作至今。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第一至第四届国际计算力学协会常务理事与执行理事。现为国际计算力学协会执委会荣誉委员,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名誉教授。
  钟万勰几十年来致力于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研究,对经典弹性力学结构力学分析有重大推进,创建“离散辛数学”方法;发明了精细积分法,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的模拟关系,参变量变分原理等,形成了钟万勰计算力学学术思想体系。他为我国建造首艘核潜艇制定了“潜艇耐压壳强度”的设计规范,曾主持完成多个重大结构工程计算分析项目,“群论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等应用力学结构分析计算理论,在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关键问题作出重要贡献。研制出大量具有先进水平的结构分析集成程序软件,至今广泛服务于社会经济各领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其研究成果1991年、2010年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获ICCES终身成就奖。1998获国际计算力学协会FELLOW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参变量变分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等中英文专著。

>


1962年,钟万勰(左)与钱令希在一起。
  2020年5月23日,见到钟万勰院士时,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正在忙着著书立说,他的《辛数学及其工程应用》被征订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教材出版工程规划“十三五”教材项目。对于人才培养,钟万勰向来格外重视,要不是疫情耽搁,他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给学生上课。
  首创
  “离散辛数学”是钟万勰对世界计算力学的贡献,更是中国计算力学跻身世界的“国之重器”。它打破了由数学大师圣维南提出、由力学大师铁木辛柯总结出来的弹性力学“半逆法”,即圣维南问题“凑合法”的传统束缚,建立了高效、精准、便捷的计算力学结构分析体系。这一结构分析计算系统广泛适用于土木建筑、航空航天、电子通信、高铁、海上采油、核电开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更令人钦佩的是,1996年,钟万勰带着他的“离散辛数学”去斯坦福大学力学所讲学。斯坦福大学是铁木辛柯的“老窝”,里面的弟子都是权威人物。报告会上,钟万勰刚讲几句话,就有人举手提出质疑,但报告结束时,底下反而没有人疑问,他们纷纷表示:“弹性力学还可以这样改进!”之后,就是一阵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外国人在这个领域做了这么多年的庄,我们中国人也该占有一席之地了!”钟万勰骄傲地说。
  为什么钟万勰的“离散辛数学”能令众多世界计算力学大咖如此钦佩?能有如此神奇之应用功效?
  首先,钟万勰吸收了盛行百余年的世界经典力学哈密尔顿体系,深刻解析了德国大数学家赫尔曼·韦尔1939年针对力学分析提出的辛数学概念。在此基础上,他创立了“离散”有限元变分的结构力学分析方式,形成了代数求解的“离散辛几何”方法。而哈密尔顿体系是用复杂的微分辛几何进行差分求解,其理论艰涩难懂,极其不适宜实践应用。
  其次,“离散辛数学”是钟万勰近40年奋斗的心血结晶。在此期间,他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计算力学理论:“群论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极限分析中新上、下限定理”“参变量变分原理”“精细积分法”等。“离散辛数学”的诞生,标志着钟万勰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
  最后,通过“离散辛数学”,钟万勰建立了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之间的模拟关系。这一关节点的打通,实现了结构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相互贯通,力学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纠正了国际计算力学界一直认为的“动力学能量与差分‘保辛’相矛盾”,即“保辛”则不能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就不能“保辛”的错误认识,为动力学控制理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993年,《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出版;1995年,《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出版——这是钟万勰一生40余部著作中最有分量的两部。《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出版时,钱学森为此写来贺信:“是您使弹性力学的工程计算体系适应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要求,真是立了大功!”美国工程院院士卞学鐄教授称他的弹性力学新体系是首创。
  《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获首届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一等奖。1993年,钟万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离散辛数学”体现了钟万勰“不唯洋是尊”的治学思想,“行成于思毁于随,要敢闯!”后来,他追根溯源,把这一发明返璞归真到“祖冲之方法论”上,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并循循善诱将“祖冲之方法论”传播到广大学生之中。
  奋斗
  钱伟长慧眼识珠,钟万勰大学毕业后被“点名”要进了中国科学院,他也在名家的锤炼中迅速成长。
  钟万勰没留过学,但他精通英语、俄语,全凭自学。
  钟万勰学习的刻苦劲头,有目共睹。食堂买饭排队在看书,生病被怀疑是癌症住院期间在看书,照顾生病的妻子时在看书,候机、等船在看书,甚至“文革”时期开大会,他也拿着一本量子力学的英文书在底下看。
  钟万勰的好学精神与从小的家庭熏陶有关。1934年,他出身于上海,父亲钟兆琳是上海交通大学著名教授,我国电机学的创始人。
  钟兆琳是一位有风骨、有气节的科学家,曾为抵制日本人愤然辞职。钟万勰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气节,秉承了先父之志。
  钟万勰小学、中学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1952年,他考入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大学期间,钟万勰就显示出过人的数学天赋以及博览群书的自学能力。
  “那个时候,这点内容根本吃不饱。”钟万勰自学了《柯氏微积分学》、库朗—希尔伯特《数学物理方法》、斯米尔诺夫高等数学教程。“胡—鹫津”变分原理的发明人胡海昌院士曾讲过:“钟万勰的数学比我好。”可见,钟万勰的数学水平之高。
  毕业前夕,钟万勰撰写了两篇颇有见地的论文,其中《各向异性平面弹性的接触问题》由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推荐给全国力学学会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副所长钱伟长看到文章后说:“钟万勰你来给我当助教,你把力学学懂了。”
  就这样,1956年,钟万勰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中国科学院。1959年,所长钱学森派他到中国科技大学担任理论力学的主讲教师。刚毕业,就被中国科学界顶尖人物“二钱”看重,钟万勰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这段时期的钟万勰博览群书,眼界大开,他阅读了朗道—栗弗西兹《理论物理学》著名的“群表示论”以及其他关于“群论在物理中的应用”等著作,吸收了1960年美国科学家克拉夫和英国科学家辛克维奇“用能量法解决数值问题”的数值分析“有限元法”,融汇了钱学森、钱伟长、钱令希、胡海昌等中国科学家的各种思想,这些为其日后的学术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