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发展精神
在企业主转型、培养企业家精神的路上,英雄叙事和道德勇气固然可嘉,但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企业家精神成长环境,更是治本之策。当下,如何去除束缚、厚培土壤,壮大企业家群体,点燃企业家精神?
1、改善营商环境,还企业家以平等
制度歧视意味着不同类型企业之间,依然缺少真正平等的市场地位。这种歧视长时间得不到消弭,自然会伤害企业家精神。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必须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出台更为宽松的政策和保持更加开放的心态,给各经济主体以平等的市场地位。培养企业家群体,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改善营商环境、确保规则公平、稳定预期,让企业家对发展前景、社会大势有足够的信心。
2、厘清政府、市场边界,拓展企业家精神生长空间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完善之中,企业决策往往会受到很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如一些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者往往是上级直接任命,没有公平的选拔机制,真正熟悉市场的人才出不来。这不仅制约了企业科学决策、长远发展,也非常不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中国精造理论创立者聂圣哲表示,中国企业家精神不振,一大原因是一些强势政府的兴起。市场经济的主角原本是企业,企业的灵魂又是企业家。但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下,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从游戏规则的执行者变为游戏的参与者,挟政策、资源优势,频繁干预经济活动,挤压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在管住政府"有形之手"、发挥市场"无形之手"方面,改革依然任重道远。政府部门行为错位、越位及缺位,低效率的行政审批制度,不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等仍然存在,制约了企业家精神迸发活力。
3、构建清、亲的政商关系,赋予企业家以精神正道
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要靠法治为市场经济护航。现实中,一些公权力深度介入经济领域,导致政商关系扭曲,潜规则横行。一些企业家根本无心思走正路,不是靠奋斗,不是靠创新,而是更多专注于与官员关系的维护。企业经营者在市场环境里"谋生",政商关系广泛存在。当前的反腐不仅为企业家期盼的法治经济"护驾",也有利于营造正当、良好的政商关系,呵护企业家精神长期成长。
4、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利和企业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创新者权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制度,也是激发企业家精神,让其投入创新、创业的"护身符"。激发企业家精神,要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让他们合理合法地富起来,让知识产权实现知识"产钱"。
5、塑造良好社会文化生态,厚培企业家精神土壤
教育应当有极大的包容性,要充分发挥个性特长,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基座。培育企业家精神,还需要引导民众理解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纠偏仇富心态。企业家承担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工作强度、压力和风险,企业家的创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理应得到市场和社会的回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