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湖南日报
       6月1日晚9时,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香樟雅郡小区北门口,杨剑为客人调拌好最后一份藕片、海带等“五合一”卤菜,收摊回家。单日销售近500元,他创下近两个月的最好业绩。
在小区出入口、大型商业综合体、广场周边、较宽阔的背街巷道……越来越多的马路摊位和聚拢的消费者,让长沙等多个城市烟火复苏、活色生香。
“地摊经济”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的“三低”特质,让它在促消费、保就业上具有独特优势,受到居民青睐。
疫情之下,如何精细分类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有序推动“地摊经济”发展?

>
6月1日晚,灯火通明的长沙渔人码头美食街夜市火爆,人潮川流不息。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地摊经济”火了
——“每个摊位上的一盏灯,照亮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5月31日清晨5时,张景明往背包里塞上几块饼干,出门了。这是他去株洲批发女装的日子,也是他摆摊的第二天。
忙活整个上午,扒了几口午饭,张景明神情焦虑,急着赶回长沙,想在汽车东站附近占个卖货的好摊位。
他组装好一个衣架,整理好刚批发来的女装,25元至45元一件,开始大声吆喝起来。
天一点点暗下去,张景明紧缩的眉头却一点点舒展开来。
“下午卖了14件。”他打开收款记录数了数,笑呵呵地说,“635元钱入账,有饭吃了。”
疫情发生以来,张景明原本工作的KTV久未营业。他说自己宅到“身体发霉,心里发慌”,房贷、车贷压下来,喘不过气,终日愁眉苦脸。
“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这段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的发言,引发成千上万网友转发。
张景明在朋友圈看到这条视频,又了解到,中央文明办已经做出调整,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摊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失业已久的张景明一拍大腿:摆摊去!
练摊两天,张景明发现,随着长沙不少区域开始集中设立流动摊贩临时集中经营点,新加入者越来越多。
饮品、小饰品、太阳镜、特色小吃……长沙渔人码头美食街、下碧湘街、坡子街等街道马路的灯光次第亮起,一排排沿街商铺和一个个摊位形成了一条条光带,街道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夜色降临,张景明“啪”一下打开夹在衣架上的台灯,感慨地说:“每个摊位上的一盏灯,照亮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长沙市天心区城管局副局长李贵勇说,流动摊贩以四五十岁的人居多,不少人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受疫情冲击,又涌入了一批失业的年轻群体。
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在长沙摆摊卖“下岗牌臭干子”的李翎,边炸臭干子边告诉记者:“一不偷二不抢,我就靠摆摊养活了一家人。只要遵守秩序,就是值得骄傲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