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1|回复: 0

科技部为五类科研单位、人员“划红线”

发表于 2020-8-4 19:16: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技活动违规将严惩
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8月3日电  (记者赵永新)为规范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科研氛围,科技部日前出台《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5类科研单位和人员“划红线”,违规者将受到相应处罚。该《规定》自9月1日起施行。

这5类单位和人员包括:受托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科学技术活动实施单位、科学技术人员、科学技术活动咨询评审专家、第三方科学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规定》指出,受托管理机构的违规行为包括:设租寻租、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私分受托管理的科研资金;隐瞒、包庇科学技术活动中相关单位或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等。

受托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包括:管理失职,造成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利用组织科学技术活动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干预咨询评审或向咨询评审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泄露科学技术活动管理过程中需保密的相关信息等。

科学技术活动实施单位的违规行为包括:提供虚假材料,组织“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隐瞒、迁就、包庇、纵容或参与本单位人员的违法违规活动;未经批准,违规转包、分包科研任务;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转移、私分财政科研资金等。

科学技术人员的违规行为包括:提供虚假材料,实施“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故意夸大研究基础、学术价值或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社会经济效益,隐瞒技术风险,造成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抄袭、剽窃、侵占、篡改他人科学技术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等。

科学技术活动咨询评审专家的违规行为包括:接受“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影响咨询、评审、评估、评价、监督检查过程和结果;出具明显不当的咨询、评审、评估、评价、监督检查意见等。

《规定》指出,视违规主体和行为性质,可单独或合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警告;责令限期整改;约谈;一定范围内或公开通报批评;取消一定期限内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管理资格;禁止在一定期限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