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01|回复: 0

致敬,王家坝精神!淮河王家坝闸开闸放水

发表于 2020-8-5 18:00: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7月20日上午8时31分,接国家防总命令,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淮河王家坝闸开闸放水。
  顷刻间,良田变河泽。
  这是濛洼蓄洪区建成以来的第16次蓄洪,也是时隔13年后,濛洼蓄洪区再度启用。
  抖音上、朋友圈里,蓄洪区百姓将简单的家当绑在三轮车上,赶着牛羊、鸡鸭,有序撤离。蓄洪只是一个词,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却是真真切切的付出。
  每当淮河抗洪进入最危急的时刻,濛洼蓄洪区的人民就会用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
  蓄洪区长大的网友感受更为真切,一位网友表示:我是一名濛洼地区土生土长的娃子,至今经历过多次蓄洪,舍的是我和我的亲朋的小家,损失惨重,是为了坝外人民的安居乐业。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响应党和国家“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中,阜南县王家坝村建了控制闸。这座位于皖豫两省交界处,由国家防总统一调度运行的大闸,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是淮河防汛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运用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是一项牺牲局部,保全局安全的重要措施。濛洼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南县,为淮河干流中游第一座蓄滞洪区,总面积180.4平方千米,区内耕地面积19.74万亩,设计蓄洪水位27.8米,设计蓄洪量7.5亿立方米,区内居住人口19.5万人。
  1954、1956、1960、1968、1969、1971、1975、1982、1983、1991、2003、2007年,自建成以来,濛洼蓄洪区之前已蓄洪15次。
  1951年,新中国掀起第一轮治淮高潮。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3年1月10号,王家坝闸动工兴建,工程于当年汛前竣工。
  1954年发生了大洪水,王家坝闸在它刚建成的第一年就开闸蓄洪,发挥了一定的防洪作用。
  2003年,王家坝闸先后两次开闸蓄洪,蓄洪量达5.6亿立方米,安全转移人口19142人。在完成当年开闸蓄洪的使命后,历经五十年风雨的旧闸因闸体老化被拆除,投资2600万元的新闸扩建工程于当年11月动工,到2004年12月竣工。
  2007年7月10日12时28分,淮河王家坝水位29.48m,濛洼奉命开闸蓄洪,这是王家坝建闸55年来第12个年份第15次蓄洪。
  近期,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支流水位全面上涨,王家坝段于20日凌晨2时许超出保证水位,并仍保持上涨。王家坝段到正阳关段已全线超警,淮河汛情进入严峻态势。时隔13年后,王家坝第16次开闸蓄洪。
  从1954年到2020年,王家坝闸16次开闸蓄洪,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淮北大堤及沿淮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收了淮河湾、富了半边天”。
  跟视频里泡在洪水中的满目疮痍不同,平日的王家坝,土壤肥沃,民风纯厚,风景宜人,是堪比江南的渔米之乡。每次开闸时,引洪水进家园,让良田成汪洋,乡亲们其实既心疼、更不舍。当地百姓说,洪水一上来,不但辛辛苦苦种在地里的庄稼淹了,生活也不方便,“但为了上下游的安全,这苦咱愿意吃!”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正是在与洪水的长期斗争中,几代人的奉献、坚守、不屈与乐观,凝成了可歌可泣的“王家坝精神”。
  坚固的闸基上,是洪峰通过的印记。这其中,包含着多少濛洼百姓的牺牲与奉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最频繁、贫困程度最深的淮河蓄洪区,当地百姓用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开闸蓄洪,履行着确保淮河安澜的“国家使命”。
  在滚滚流淌的洪流中,王家坝闸威武雄壮。与王家坝同样令人动容的,还有蓄洪区百姓的“精神堤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