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8|回复: 0

新生代打工者赶上“数字化新外贸”浪潮

发表于 2020-8-6 18:30: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东莞时间网

2020年,疫情冲击之下,雷杰玉仅用3个月就完成1500万元业绩。她从父辈手里接手从8台缝纫机,借助数字化新外贸平台,实现人生逆袭。

7月30日,记者从阿里巴巴获悉,首届阿里巴巴网交会期间,东莞的订单量冲进全国前十。其背后有着一批诸如雷杰玉这样的东莞新生代打工者,他们抓住机会,借助“数字化新外贸”浪潮,变身企业家。

从8台缝纫机到冲刺“亿元梦”

“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这是许多打工一代的困境。他们的孩子——留守儿童,很多又沦为了打工二代。

▲雷杰玉父亲调试缝纫机
东莞市飞尚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杰玉的父母打过工,她自己也打过工。当她接手父母的“工厂”时,仅有8台缝纫机,附加4万元外债——父母也曾想通过创业改变命运,租下一个工厂的角落,给别人做贴牌加工。

新一代打工者挣脱自己身份的愿望更加强烈。2010年前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东莞产业转移、升级,一批新生代打工者抓住机会,接过破旧的厂房和机器,通过诸如阿里巴巴国际站等数字化新外贸平台,做起了全球生意。

▲雷杰玉和父亲在工厂交谈
2020年,疫情冲击之下,雷杰玉仅用3个月就在数字化新外贸平台上完成1500万元业绩,她将年度业绩从最初的3000万元调整为5000万元,并计划2021年实现“亿元梦”。

用大数据做生意

东莞市金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廖启明,也曾是打工仔,卖过面条、跑过业务,用铁皮搭的简陋车间做起了生意。

2011年,廖启明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他的最大心得是:用大数据做生意。以前他只知道做材料辅料,通过大数据了解海外需求后,调整了工厂生产线,开始涉足台布、糖果袋等成品市场。2019年,廖启明工厂的销售额达到1.6亿元,其中95%的收益来自海外市场。

疫情之下,数字化新外贸持续逆势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6.2%,其中,阿里巴巴国际站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80%,相当于行业平均增速的3倍。

在国内疫情最严重的一季度,东莞企业在阿里国际站实现“三连涨”:出口订单2月较1月日均环比增长10.8%,3月较2月日均环比增长31.4%。6月举办的首届阿里巴巴网交会,东莞的订单量冲进全国前十。

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新外贸生意门槛越来越低。记者了解到,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大数据智能指引和通关、物流、支付、退税等全链路一站式跨境供应链服务,让企业可以“一键卖全球”。

全媒体记者 付碧强 曹丽娟/文

受访者供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