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6 22:50:34
|
查看全部
希望育才经验能向全国辐射
去年12月19日,“一生一芯”团队完成设计和投片。今年4月23日,处理器芯片返回,经过调试测试验证,芯片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以及学生们自己编写的国科大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
在今年6月的毕业答辩中,“一生一芯”团队学生代表王华强向毕业答辩委员会演示处理器芯片的功能。他们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本科毕业设计“答卷”,也实现了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毕业这一目标。7月22日,王华强又收到了“果壳”被RISC-V领域旗舰国际会议“RISC-V全球论坛”(RISC-V Global Forum)接收的通知,不久将代表团队向全球业界介绍“果壳”的设计,这也将是“果壳”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
如今,这五位同学都已确定将在中科院计算所读研,目前正在参与一个更有挑战的项目,开发一款高性能乱序多发射RISC-V处理器核的设计。
“一年前他们在做‘果壳’时还有些吃力,现在已是这个新团队中的骨干,和其他博士生和工程师们一起攻坚克难。等到他们30岁时,就可以说是处理器芯片和计算机系统设计领域的‘老兵’了。”包云岗说,那时的他们也许会去工业界研发产品,或在学术界做科研,不管怎样,这批年轻人的未来值得期待。
孙凝晖说,“一生一芯”计划的愿景目标是在国科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辐射,帮助更多高校形成从处理器芯片设计到流片并运行操作系统的实践课程,提高我国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培养规模,多出人才;缩短人才从培养阶段到投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的周期,快出人才,力争实现3年后在全国每年能培养500名学生,5年后实现每年培养1000名学生,10年达到每年培养1万名学生。
在包云岗看来,“一生一芯”计划向全国辐射的一大困难是,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不利于推广,“所以我们有可能需要同步推行‘一师一芯’,先让老师有这样的实践经历,然后再去指导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