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9 15:49:24
|
查看全部
攻克关键技术瓶颈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技术—产品—产业”研发链条,让技术跟着产业走
“缺水就是咱庄稼人最头疼的事!”谈起浇地,河北高碑店市北城街道众茂合作社理事长祖茂堂有说不完的纠结,“以前井越挖越深,可水还是不够用。地浇不透,粮食产量咋保障?”
高碑店地处华北地下水漏斗区,如何走出一条节水增效的路子?
关键还靠技术。中国农科院用祖茂堂家的耕地开展节水品种试验,浇三水变成浇一水,亩产能有1000多斤。于是,祖茂堂经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推广了中麦9号、中麦175、冀农1号等小麦、玉米节水品种。
“良种搭配良法,匀播密植、镇压提墒,可以节水减氮。”祖茂堂说,“不久前,900多亩小麦喜获丰收,在遭遇倒春寒的情况下,产量与去年持平,接茬的玉米长得也很壮实。”
对丁会利而言,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难题。“农药用得少了,就需要‘智斗’病虫害。二化螟是水稻的天敌,赤眼蜂可以‘吃’二化螟。我们现在就盼着战斗力更强,更适应我们这里气候的赤眼蜂品种。此外,使用物理防控、绿色环保技术,成本要高不少,能不能有相关补贴,帮我们减轻成本压力。”
“农业科技要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梳理需要解决的技术清单,对新品种、新技术装备、绿色生产模式等联合攻关,加强示范推广,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农民。”李国祥认为。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加快培育粮油等作物的突破性新品种,加快解决耕地保育、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瓶颈;建设100个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持续开展土壤质量、农业环境、病虫害等长期定位监测观测。
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还需打通“最后一公里”。祖茂堂介绍,合作社通过“种子+技术指导+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快节水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农民免费试种,合作社订单回购,目前合作社推广良种1万多亩,一些小麦节水品种成为高碑店市的主要品种。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将加快建立“技术—产品—产业”的研发链条,让技术跟着产业走,与此同时,加快形成“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队伍+农户”的推广链条,让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让技术更好地服务农民。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图: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07日 18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