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矿区“代步”工具“演变”记
说到车,大概是中国人集体的记忆。自行车、摩托车、家用轿车……车的演变见证着国家由弱变强的历史,也见证了漳村矿从土到洋、从小到大、由人工开采到智能化开采的发展历程。近日,记者先后接触了几位年纪在45岁到50岁之间的矿工,听他们讲述了一段段关于“车”的历史,也感受到了小康路上的矿区变化。
自行车,矿区的“时髦”产物 岳书庆,出生于60年代,80年代参加工作,是漳村矿“岳书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牵头人,他向记者讲述了他和自行车的故事。
老漳村人都知道,漳村矿是一个狭长的矿区,从生活区向生产区,地势逐渐升高,因此,矿区的人们碰面打招呼常用“上山”和“下山”来开头。
岳书庆对记者讲:“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漳村矿在没有被列为全国首批样板矿的情况下,凭着“不怕榜上无名,坚信脚下有路”的精神,坚持挖潜改造,实施二次改扩建,产能由60万吨提升到180万吨以上,依靠自学成才,建成全国首批现代化矿井,为潞安建成现代化样板局做出了贡献,为煤炭工业现代化树立了榜样。”
那个时候在综采队工作的他,和矿区绝大多数人一样,为了适应矿区紧张的工作节奏,也为了赶上企业飞速发展的步伐,他狠了狠心用两个月的工资专门买了辆自行车方便“上山”和“下山”。他记得他第一辆自行车是飞鸽牌的,买回来以后,擦拭的贼亮贼亮的,按照当时的“时髦”做法,还用彩色绷带将每一根车梁装扮了一遍,那叫一个拉风。
他说原来是靠“11路——步行上下班,光上下班路上就耽误40分钟,后来企业发展提速了,产量提升了,咱矿工的速度也需要与时俱进。”
和企业发展同步,矿区迅速掀起了一股“自行车热”,家家购、人人买,心劲特别大。那个年代的矿工们回忆,那个时候矿区就是自行车王国,户均拥有自行车达到2.1辆。
摩托车,“圈粉”多家媒体 在漳村矿的发展历史中,一代又一代漳村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永不满足、追求完美,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无数个中国煤炭第一,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煤炭奇迹!这些不同时期取得的成绩,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煤炭报等中央、国家、行业级媒体进行报道。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漳村“新闻”也登上了众多媒体的版面,那就是曾经的小寒山下的摩托“王国”,以摩托平均保有量最多、密度最高“吸睛”各大媒体。90年代中后期,自行车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速度加快,职工家属生活节奏变快和需求增长的需要,摩托逐渐成了自行车的“升级替代品”。
保卫科的李海青最有发言权,他向记者形象的展示了90年代壮观的场景,一到上下班的时候,全矿主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摩托大军,站在高处俯瞰,真的就是车水马龙。从山下各个住宅区汇流到主干道,一台台摩托车发出“嗡嗡”的轰鸣声,声音紧张而紧促,似乎在说着:“快快快,上班要迟到了。”
据知情人介绍,那个时候正值国家“八五”期间,漳村矿提出建设“一少、两高、四好、十化”高标准现代化矿井的蓝图。“一少”即用人少。“两高”即单产高、效率高。“四好”即安全好、经济效益好、职工生活好、精神文明好。“十化”即生产高度集中化、采掘高度机械化、运输提升皮带化、辅助运输单轨吊化、监测监控自动化、管理手段电脑化、全面质量标准化、职工生活优裕化、队伍思想革命化。
目标的制定,让全体职工肩上有了压力,更有了动力,“速度与激情”时代的到来,显然自行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于是摩托车迅速取代自行车成为主流“代步”工具。随着摩托车的几何式增长,矿区也先后制定了摩托车停放管理制度,在生产区、生活区分别新盖了好几个停车棚。同时,保卫科也逐渐加大了矿区主干道交通疏导力度,用以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周边专门经营摩托修理的维修点入雨后春笋般出现。
家用轿车,幸福生活的“标配” 进入2000年以后,煤炭黄金十年随之到来,煤炭企业进入了高速度、高质量发展阶段,职工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幸福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后,随着煤炭工业新型化和建设国际化、新型化、数字化潞安的战略要求,漳村矿不失时机的提出了建设集约高效绿色新型安全和谐数字化矿山的宏伟目标,并提出了“63210”发展战略,其中的“6”有两层含义,一个就是煤炭生产规模达到600万吨/年,另一个是职工人均收入确保6万元以上。
也从那个时候开始,“轿车梦”逐步变成现实,走入了矿区的千家万户。夏天不怕“风吹雨打”,冬天不怕“刺骨寒风”,开车上下班逐渐成了矿工“尊严工作、体面生活”的象征。
岳书庆对记者讲:“有了自行车的时候,感觉生活美滋滋,唯一不足的就是回趟老家依旧是件稀罕事,后来有了摩托车,速度提起来了,趁天气好的时候,抽空回去看一下父母亲,后来有了家用轿车,不管刮风下雨,每个周末都能回去了,方便快捷,咱们这都是沾了国家的光,企业的光。”
随着车辆的普及,工资收入的增长,岳书庆家也加入了自驾游行列,周末,开着私家车,载着一家人,一天时间就来个省内“一日游”,时间充裕就来个“跨省游”,开开心心不亦乐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年轻人制定了每年的出游计划,为此,更多的年轻人还购置了适应多路况的越野车、7座超大空间的旅行车,舒服、方便是他们最主要看中的。如今,每到周末,三五成群,备好野外装备,开着小车到远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越来越多矿工的选择,家用轿车也成为了矿工幸福生活的“标配”。
特约记者:牛小科
电话:13935580984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西白兔乡漳村煤矿宣传部
邮编:046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