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砀山,安徽最北部的一方沃土,黄淮平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界,有全国最大的连片果园,以盛产“砀山酥梨”闻名于世。“十一五”期间,砀山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一批工业企业奋力争崛起、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砀山供电公司与其他企业一样,紧紧地站在社会变革的前沿。坚持以文明建设促管理,牢固树立向企业文化建设要市场、求效益的思想,下真功夫做文明建设大文章,进一步深化与推进企业文明建设与改革,切实完善企业自身文明建设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昔硕果初飘香 明朝文明更芬芳
公司于200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是省公司控股的县级供电企业。有固定资产1.32亿元,35kv变电所13座。内设八部(总经理工作部、人资部、财务部、营销部、生产技术部、安全保卫部、思想政治工作部、监察审计部)、三个综合管理单位、13个供电所、3个服务区。年供电量3.33亿千瓦时。
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后,成为中央直属企业。从此,公司便掀开了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公司切实加强企业内部机制改革,严格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从抓计划管理和成本管理入手,认真落实经济责任制,将董事会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层层分解到单位、班组和个人。以总经理曹新义、党委书记王琪为首的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一手抓企业安全生产和一手抓文明建设,取得了利税和技术指标快速增长,公司“三个文明”稳步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使一个年售电量不到1.5亿,基础薄弱的县级供电企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先后荣获安徽省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省农电系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宿州市文明单位、县行风政风评议满意单位、县人大代表评议满意单位、安徽省第五、六、七届文明单位、宿州市第三、四、五届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围绕创建强党建,抓好党建促创建
创建企业文明,这既是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科学手段。公司始终坚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文明和谐企业”为指针,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努力抓好文明创建工作。一是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四好”班子建设为载体,加强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领导班子运用文明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二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亮身份、学党史、长本事、比贡献”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进行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建立领导班子督查联系点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创先争优轰轰烈烈展开,砀山县委书记张祥根称赞供电公司指导思想明确、创争措施有力、载体丰富扎实、活动成效明显,宿州市创先争优巡回督导组组长、市政法委副书记戴声满称赞砀山供电公司创先争优工作有特色、有实效。三是加快标准化党支部文明建设进程。以机关和变电工区两个标准化党支部文明创建为样板,组织开展创建标准化党支部文明创建活动。以搭建文明的党员教育成长平台、党组织及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党组织的监督考核平台为契机,把“标准化党支部”、“五好党支部”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党支部文明建设有新突破,党支部文明作用有新成果、党员的文明先锋模范作用有新体现。
抗风灾保供电 展供电风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社会主义团结友爱精神的具体体现。砀山供电公司组织力量赴灵璧、泗县实施救灾支援,集中体现了这种团结友爱精神。2009年6月,宿州市境内连续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灵璧、泗县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低压电网毁坏严重。砀山公司在完成自身抢修任务后,积极响应宿州供电公司党委号召,紧急抽调一线业务骨干组成共产党员配电抢修突击队,分四批赶赴风毁严重的灵壁、泗县灾区。连续20多天奋战在酷暑高温抢修一线,为灾区的尽快恢复供电赢得了时间,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赞扬。
积极开展抗风灾自救,让受灾农民尽快用上电。2010年7月17日晚19时30分左右,砀山县突遭龙卷风袭击,受损35千伏线路1条、10千伏线路56条,受损配电台区1045个,其中162个台区受损严重,16万户客户停电。砀山供电公司成立了共产党员供电抢修突击队。第一时间投入抢险。领导班子成员靠前指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认真履行创先争优承诺,“带头执行命令、带头冲锋一线、带头确保安全”,广大抢修人员连日奋战。以最快的速度让受灾农民重新用上电,共清理树障375处,树木9650棵,更换变压器 12台,更换电杆431棵,架设线路2.586千米。彰显了电网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奉献精神和供电员工不畏艰难,敢于拚搏的英雄本色,谱写了一曲团结进取的光明赞歌。
标本兼治,强化党风廉政促创建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以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分解指标,明确目标;二是认真开展廉政风险分析,做好化解工作;三是开展廉政建设“反违章”专项治理,切实保证党员干部政治安全;四是健全完善源头参与机制,不断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以提高职代会运行质量为基础,完善事务公开、企业管理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委员会的作用,坚持企业重大决策和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五是强化效能监察功能,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干事、干净”的廉洁文化核心理念,努力提高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自觉性。全面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四无”目标,为公司营造了文明的改革与发展环境。
抓行风促创建 树供电形象
一是不断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向社会公布供电服务投诉举报电话17部,设立举报信箱20个。二是聘请社会行风监督员40名,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和用户座谈会,定期向“大客户”进行走访和回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创新工作机制,组建行风纠察队。坚持重大节日、重要时段供电服务明察暗访制度,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督察,通报点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责任追究。四是刹风整纪,制止和纠正以电谋私等行业不正之风,开展自上而下的行业作风整顿,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连续多年被砀山县委、县政府评为“两风”建设先进单位。公司组建行风纠察队创新项目获宿州供电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公司探索实施的“行风建纠四个一(成立一个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行风纠建领导小组;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行风建设工作制度;落实一个有激励作用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项目获安徽省电力行业协会管理创新一等奖。
夯实科学管理基础,安全文明花开朵朵
安全文明生产是供电企业永恒主题,也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制订《反“三违”考核管理办法》、《设备缺陷(隐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并把反“三违”的指标(次数)分解到总经理至班(组)长各级安全责任人。公司每年认真开展百问百查、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月、典型违章、新安规宣贯,春季安全检查、农电安全专项监督等工作,认真落实了年初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全公司安全文明生产平稳,截至2010年8月31日止,公司连续安全运行2516天。荣获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班组管理是基础。为加强细胞建设与管理,公司启动了“班组建设4+1”、班组管理精细化活动,先后编写了《班组建设考评标准及动态管理办法》和《班组建设管理实施办法》,为活动确定了目标和实施方案,使班组建设有序推进。将班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与班组标准化作业相结合,大力提倡文明施工文明作业,做到作业环境文明、作业过程文明、作业人员行为文明,体现安全就是最好的文明理念。各基层单位基础台帐完整,设备定置定位存放,站容站貌焕然一新。同时对各生产班组进行了文明星级评定,并予以授牌。为公司ERP系统开通并正式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被宿州供电公司授予优秀班组12个、市、县级“青年文明号”7个。
建设坚强电网,点亮文明梦想
砀山供电公司起步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柴油机发电厂,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本世纪初农村电网改造、新农村电气化和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后,砀山电网初步形成了以110千伏为枢纽、35千伏为主干、10千伏和低压线路为纽带的供电网络体系。近几年来,为加快坚强电网建设步伐,增强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网架结构改造,新建110KV变电站1座、新建35KV变电站3座,新增配电变压器264台, 建成电气化乡镇1个(唐寨镇)、电气化村13个。电网结构日趋完善与坚强,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改善;特别是“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营销“四到户”,为实施家电下乡提供了电力保障,为全县13个乡镇的人民群众点亮了文明的生产生活梦想。与此同时也为砀山县城乡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公司荣获国家电力公司“电力‘三为’服务达标单位”、被省电力公司评为“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 、“农网改造先进集体”、“省农电系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以人为本抓节约 挖潜堵漏控成本
“节约”在公司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和文明时尚,全公司“三节约”(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寸导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2000年3月,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倡导下,砀山供电公司开展了以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导线为主题的“三节约”活动,公司成立了“三节约”组织机构,在各基层单位指定了“三节约”信息员,公司还组织开展了“三节约”征文,“三节约”演讲,以及“三节约”劳动竞赛,发表有关“三节约”事例的文章6篇,从三节约的角度出发改造低电压线路及台区8个,低压线路12KM,使三节约工作成效明显。
山不让寸土,始能成其大;海不舍涓滴,始能成其深。自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改革以来,公司目光向内,挖潜革新,一是实行机关单位人员向三产单位分流,节约工资21.66万元;二是打破传统的年度定期检修模式,实行线路设备的状态检修,对线路设备的运行维护实行定额管理,考核到个人,年节约10万余元;三是盘活了闲置资产,年增利20万元;四是开展车间、班组节水、节电、节约生产(办公)成本的活动,年降低成本及费用16.39万元;五是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改力度、增加生产力,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公司挖潜堵漏降低可控成本总计约70万元。
企业文化齐斗艳,文明和谐书华章
公司为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步伐。制定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广泛开展公司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企业精神、子文化理念的征集活动,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主旋律。启动节俭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用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精神来鼓励员工、凝聚员工、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氛围。创办“职工书屋”购置2000多册图书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建立了职工活动中心,完备了健身房、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室等。积极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用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占领业余阵地。每年我公司都要组织职工进行篮球、乒乓球、棋类比赛等趣味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职工运动会;举行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同时还参加了宿州市、砀山县和市供电公司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供电公司的“百人合唱团”为供电公司塑造了良好的形象。演唱的《歌唱祖国》、《在灿烂阳光下》和《军民鱼水情》大合唱节目在宿州市建国六十周年“唱响中国”红歌会上获六十人以上组一等奖,在宿州供电公司成立三十周年文艺晚会上获一等奖,参加了安徽省首届“田野欢歌”农民吹打乐比赛颁奖晚会,以及砀山县梨花节晚会,受到地方政府和省、市供电公司系统的多次表彰。在砀山供电公司成立30年周年之际,举办庆祝公司成立30年周年文艺联欢会,出刊了纪念画册。2010年7月,供电公司赞助承办了砀山县机关工委、企事业单位庆“七.一”“供电杯”羽毛球、乒乓球比赛。供电公司代表队分别取得羽毛球和乒乓球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展示了电网企业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两年来组织干部职工撰写有关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论文3篇。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歌颂企业新风尚,展示企业新形象,近年来在《国家电网报》、《安徽日报》、《拂晓报》以及人民网等网站发表文稿310篇(幅)。通过这些群活动的开展,既陶冶了员工的道德情操,丰富和活跃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尽心服务 齐力共铸国网品牌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文明和谐的发展社会环境,提升公司员工道德素质,促进公司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公司在进一步巩固抓实“宿州市文明单位”成果的同时,启动“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公司文明建设工作规划,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以适应公司建设和谐的“一强三优”与“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的需要。一是公司向社会公开承诺十项供电服务内容:供电营业场所公开电价标准和服务程序;营业场所实行无双休日、无午休制度;公布电力故障报修、供电服务投诉与举报电话;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报修服务,对外承诺接到故障报告城市30分钟,农村90分钟到达事故抢修现场等。二是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义务为敬老院、学校、农村排灌站维护电力设施,服务满意率达100%,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三是充分发挥营业窗口与客户的沟通交流作用,把“国家电网”品牌亮出来。更规范为电力客户服务,公司先后投入一百多万元对各营业窗口进行了改造,改善了供电营业环境。统一了各供电所营业窗口的标识,规范了营业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行为,要求营业窗口服务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在礼貌服务,文明环境、客户咨询、客户报修、业扩报装、办事程序、投诉受理等方面作了严格要求,制定并实施用电营业“一口对外”和“首问负责制”,外部电力工程建设“一条龙”服务等便民措施,全力打造“国家电网”品牌。四是设立“供电职工送光明”基金,公司600多名干部员工的自愿捐款近万元,用于农村孤、寡、病、残农户的生活用电补贴。5、12汶川大地震后,公司党工团组织捐款共计26190.00元,上交特殊党团费万余元,捐赠物资近2万元。
船过江心犹未半,百尺竿头更进步。目前,砀山供电公司正以崭新的姿态,立足“三新”(新思路,新机制,新跨越),突破“三优”(优化供电质量,优化销售网络,优化服务品牌),加速“三调”(企业产业结构调优,整个电力市场抵御风险能力调强,企业改革步伐调快),着力“三高”(提高员工收入水平,提高企业对地方GDP的贡献率,提高企业现代文明程度)。在县委、县政府和宿州供电公司的领导下,乘风破浪,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再创二十一世纪电力新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