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5|回复: 0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核心问题剖析:"混"时代终结?

发表于 2010-10-13 09:21: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事业单位不适合有梦想和激情的年轻人。‘熬人’,‘混’,是两年来的最大体会。‘温水煮蛙’过程中我也渐渐变了,没有以前的冲动和激情了,但心里对提前过上‘养老式’生活还是有抵触。”
  人民论坛杂志读者热线所反映的以上问题绝非个案。近年来,一些进入事业单位的年轻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心生倦意,甚至主动逃离,在一些效益好、社会地位高的事业单位也出现了优秀员工放弃编制和行政待遇另谋出路的新现象。谈及原因,往往与难以忍受事业单位“混”日子的状况有相当的关系。
  可以说,事业单位的“混”极具中国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本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形式;其次,事业单位内部裙带关系现象较为严重,尤其在基层,内部子弟就业问题较为突出;再次,事业单位的绩效不考核,或者难以考核,使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
  我国事业单位,依附于传统体制和党政系统,长期捧“铁饭碗”、吃“大锅饭”,存在的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裙带关系等问题,比传统国企有过之而无不及。事业单位管理难题日益凸显,已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全国各地事业单位改革实践当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行企业化管理,比如取消事业编制、实行全员聘任制、搞绩效工资等,让许多人感叹事业单位“不再好混了”。这些改革虽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事业单位存在的体制依赖症、机制不合理等许多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并且还催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编制内外同工不同酬现象、绩效考核变异成“领导涨工资、员工看绩效”等。
  需要指出的是,事业单位治理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总结远远跟不上当前该领域改革的步伐,事业单位这一中国特色的组织形式如何焕发活力,终结中国人的“混”日子情结,尚需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共同努力。
  近期,温家宝总理在深圳重提政治体制改革,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同样的道理,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等外部大环境的改变,事业单位内部治理同样难有根本性的改善,期待事业单位改革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先导。人民论坛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