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青年步入社会,进入企业。他们通过钻研学习、踏实工作,练就过硬本领,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在车间里,在班组中,这些“90后”“00后”早已不是一些人印象中“幼稚”“娇气”的样子,“长江后浪推前浪”,生动地勾勒出他们成长的图景:青春洋溢,乘风破浪;淬火成钢,勇担重任。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新时代青年职工传承了前辈们的奋斗精神,立足岗位、锐意创新,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别样精彩的人生。
——编者
学劳模追匠星的年轻人
盾构机刀盘直径尺寸为6480毫米、重量近400吨……昨日在天津地铁6号线工程(梅林路站—咸水沽西站)一工区项目部工地,一脸青涩的中铁十八局四公司新入职员工王帅,正按照天津市劳动模范、公司盾构事业部经理房金财的要求,初步熟悉盾构机情况,为下一步学习盾构施工技能做准备。刚入职的他心里有一个梦想:好好听劳模师傅的话,追匠星,立志成为未来的“大国工匠”。
看着盾构机缓缓下井组装,王帅因为初入工地看不懂图纸,他就拿着笔记认真研究起盾构技术。他的师傅是公司盾构事业部经理、高级工程师,也是集团公司首台盾构机掌舵人,曾创下日掘进25.2米以及月掘进466.8米的天津新纪录,曾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奖、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奖,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扎实的技术,是不可多得的工匠人才。
阳光热烤下,王帅穿着厚厚的工服,额上冒着汗水,但他仍在不知疲倦地跟在现场施工人员身旁学习盾构技术知识。年轻的他,崇拜有技术实力的工匠人才,收看感动中国人物时最钦佩当选的工匠。“我大学学的就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毕业后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有劳模当师傅亲自指导,能有这样的匠星可追,我深感振奋,我要成为像师傅这样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产业工人,我愿意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地铁盾构事业,希望有一天也能登上领奖台。”
本报记者 王洪宇
在导师帮带下成长
“小伙子老家是哪里的啊?来到天津还习惯吧,虽说我是你师傅,可是也比你大不了几岁,你就把我当成哥哥,咱以后就是兄弟,你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有任何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我,跟我别客气……”师傅程圳对王庆瑜说。一冶天津公司东丽湖管廊项目部王庆瑜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参加完公司的入职培训后,他就有了一位叫程圳的师傅,听完师傅的一番话他感觉心里踏实了许多,刚入职场的胆怯少了许多。
这是一冶集团特有的做法——“导师带徒”,让有资历的老员工和新员工组队搭档,不仅能帮助新员工快速熟悉业务,提高工作能力,更增进了新老员工之间的感情。早在正式入职之前的一个月,师傅程圳就通过电话联系上了王庆瑜,让他提前来天津公司,带他了解公司,并给了他一系列关于公司、东丽湖管廊工程的资料以及好几本讲述PPP工程模式和相关合同法律法规的书籍,交代他趁着入职前的空档期,抓紧学习了解真实的工程状况,莫要荒废时光。这让王庆瑜不由得对之后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原来工作也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啊!
上班后,首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师傅先让王庆瑜学习广联达系列软件,从最基础的算量工作开始,对照官方视频,配合软件进行一步步实操。接下来,师傅又给王庆瑜布置了一个任务,整理之前发给他看的十几份合同,让他仔细学习研读,把握其中关键点,着眼于合同各个关键要素,并要求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出对应有用的合同台账,提取列出有用信息,方便日后工作开展。王庆瑜说:“‘导师带徒’让初入职场的我少走很多弯路,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很利于我今后的职业发展。” 本报记者 吴淑平
电力“菜鸟”的“入职第一考”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信通公司员工 卢超
“OTN网络比SDH网络多了哪一层?开始……2号选手抢答成功!”
“光通道层!”
“回答正确!”
……
我叫卢超,是国网天津信通公司的员工。2020年7月30日,公司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对2019年新入职员工进行考核。这是我作为一个“菜鸟”的第一次考试。竞赛以理论知识考评及实操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检验我们对各项生产技能的掌握程度。我有幸依靠扎实的知识基础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在8名新入职员工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通信组第一名的成绩。
记得刚刚进入公司,我被分配到信通运检班组,我本以为要和紧张的考试学习挥手作别,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没想到,班长一见面就给我抱来了厚厚的一摞学习资料,外加一张长长的36类、169项子课程的培训课表。班长冲我微微一笑:“没想到吧?工作选得好,年年赛高考。”
原来,职场入场券是一张长长的课表,课表的这一端是电力“菜鸟”,那一端是合格的电力工作者。
后来我了解到,国网天津信通公司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以“行动学习、三级进阶”为原则,为我们每名新入职员工量身定制人才孵化实施方案,并结合生产工作需求,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将信息通信专业人才孵化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培养阶段,初级阶段培养时间为8~10个月。这张课表就是我8个月要啃下来的知识列表。
从此,我就开始了白天忙工作、晚上吃书本的充实历程。依靠严谨的教学计划、周密的培训安排以及班长和师傅们手把手的传授、耐心的讲解,让我快速适应了从学校到公司的环境转变,并稳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着身份蜕变的华丽转身。
终于到了测试培训成果的日子,会议室里不仅搭建了网络环境,搬来了实操的机柜,还请来了市电力公司互联网部专业部室的专家为我们考评和指导。
必答题、抢答题、实物题、操作题……答对加分,答不对还要扣分。这场激烈的比拼就是对我学习成果的检验,我拿出百分之百的冲劲儿全力以赴。最终,连我在内的8名新员工全部圆满通过测试,顺利拿到了入职以来的第一份“结业证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