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4|回复: 0

健身业拐点已到,什么才是未来健身的主流业态?

发表于 2020-8-13 19:16: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即便共享健身仓、24小时健身房,和团课工作室的大规模兴起令人眼花缭乱,但这些新商业模式的表象指向了同一本质:健身业已经无限趋于零售化。

共享健身仓是跑步机等器械服务的零售,团课工作室是操课课程的零售,24小时健身房是单体健身空间的零售。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年卡预售和大卖场模式正在式微,未来健身的“小型零售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小型化,满足的是用户就近健身的痛点。而零售化,解决的是传统健身房“年卡绑定消费”的限制。

近期威尔士健身收购失败,集中暴露了传统健身俱乐部现金流模式的问题。高负债,低利润的模式,促使行业经营性风险节节攀升。回归利润模式的零售业态,是健身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小型化,匹配的是大部分健身初级用户的需求,健身业在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并开始有爆发的趋势。拐点已到,“小型零售化”成为健身主流业态已成定局。

而在零售这一主流模式下,笔者预测,健身业的O2O和共享模式将重新出现:Classpass模式或许将重新回归,健身界的Uber也将诞生。

拐点来了
健身业在中国仍处于初级引入期,经常参与健身的中国人仅占总人口的0.4%,成熟健身用户规模有限。

在零售业态中,产品和服务的匹配效率是零核心要素。匹配广大初级用户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是初阶的器械和体验式健身。一个新兴产品的引入,便利店模式通常是最合适的模式。因此,离用户更近、服务效率更高的小型健身房,将是这一阶段的主流产品。
图表1 行业零售发展趋势
而大健身俱乐部,抛开预售的现金流模式,实际接近的是大型综合超市模式。满足的是在健身行业成长期,大规模成熟用户的需求。在国内健身领域,产品和服务过高配置明显。在预售业态模式下,健身房的高度配置的大卖场模式,本质上是为预售服务,并不实际匹配最广大的健身用户需求。

拆解传统健身房的几大要素,分为自由器械训练、操课和私教三大部分。如果把健身俱乐部比做大卖场,这三大部分是健身房卖场提供的主要商品。由于用户本身的健身惰性,和健身产品实际高客单的特点,使得健身房的平均获客成本比一般零售商品成倍提高,因此,年卡制成为传统健身房的主要销售模式。

传统年卡模式中,自由器械和操课商品的售卖由年卡完成,年卡用户购买了器械和操课课程一年的使用权。私教商品则是健身房对年卡用户的二次销售,本质是年卡用户在健身房购买额外商品的行为。健身俱乐部的利润来源,为超卖部分的年卡收益和高溢价的私教收益。

年卡模式的问题在于,由于用户健身惰性,大部分用户健身商品的价值未实现等额交换,造成用户次年复购意愿降低。加上健身房超卖年卡和店内的私教推销导向,使用户体验降低,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对商品的复购,提高了健身俱乐部的获客成本。获客成本和房租人力成本的成倍提高,导致年卡模式的传统健身房利润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小型化的零售健身服务,满足了普通健身用户就近使用和碎片化购买的需求。互联网低成本规模获客的优势,和小型健身房地租成本的优势,极大程度降低了健身商品的成本。选址和售卖更灵活的小型零售健身房,成为一个成本更低、更匹配用户需求的健身商品。在中国上亿用户的健身需求亟待释放的现状下,健身的终极业态是“小型零售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