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14|回复: 0

脱贫致富传家训 扶贫行善承家风 “当代植绿愚公”张汉修的家风故事

发表于 2020-8-15 22:15: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张汉修家庭
家风家训: 勤于习作、乐于奉献、扶危济困、服务社会。
家风(家训)内容注解:勤劳节俭方能家和业兴,“小家”和不忘“大家”富,帮困扶贫,肩担道义,致富不忘众乡亲,点滴善举暖人心。
家风(家训)故事:
脱贫致富传家训 扶贫行善承家风
“当代植绿愚公”张汉修的家风故事
现任山东黛青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汉修,是土生土长的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人,人称“当代植绿愚公”。他用了7年多的时间修复矿坑、改造荒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废弃荒山,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演绎着新时代愚公精神。张汉修常对自己的子女们说“赚钱不是唯一的目的,用自己的努力为家乡人民打开致富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才是我们的追求,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家乡的哺育,无愧于家乡人民的厚爱。”他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肩担道义、扶贫行善的优良家风。
勤于习作、乐于奉献的品质是张家人一贯的家风传承。张汉修已年过花甲,但仍劳作在“田间地头”,她的女儿张锦超曾开玩笑说:“在办公室是永远找不到我父亲,他像是长在了果园里。”“他每天早上五点多就上山开始忙活,直到天黑才下山,皮肤晒得黝黑,我从没见过一个老板干活这么拼的!”他的员工感叹道。就是凭借着他的这种敢想敢干、不辞辛劳的精神,才使得这项工程量浩大的“矿坑变良田”生态农业修复工程得以实现,富硒软籽石榴产业得以大力发展,并带动合作社社员及周边22个村庄100余贫困农户共同富裕。不仅如此,修复后的矿坑变成了生态园区,为周边村庄大量废弃矿山的修复利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模式,许多村庄纷纷学习河东经验,修复矿坑荒山,发展软籽石榴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美化了乡村环境。张汉修实现了他带动农民致富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景。
扶危济困、服务社会是张汉修记于心、践于行的优良家训。施爱心,乐相助,张汉修作为一位农民企业家,始终将反哺社会、回报乡亲牢记于心。他热心公益事业,几年时间已累计捐赠善款10余万元。2019年罗村镇受台风“利奇马”影响,许多地区受灾严重,在自己的园区也遭受了经济损失的情况之下,他不仅没有向政府求助,还主动拿出4万元,为罗村镇两个村的灾后重建贡献力量。2020年年初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行动中,张汉修更是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击疫情工作,为全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注入了正能量。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张汉修在发展富硒软籽石榴种植和培育过程中,辐射带动贫困户22户,为他们免费提供软籽石榴种植技术,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果实。同时与罗村镇签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方案,该方案涉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每年拿出合作社财政资金固定收益14万元,带动罗村镇22个村102户贫困户总计151人实现增收。
张汉修因其事迹突出,先后获得中国好人、齐鲁乡村之星、省级优秀农民工之星,振兴淄博奖章、淄博优秀共产党员、淄博乡村之星、淄博好人、“感动淄川”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当代植绿愚公”他当之无愧。在荣誉面前,张汉修并没有停下奋进的步伐,传承优良家风,助力脱贫攻坚,张汉修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子孙后辈树立榜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未来他们会在家乡这片土地上继续辛勤耕耘,带领家乡人民甚至更多的群众一同走上致富路、幸福路,将扶贫行善的家风继续传递下去。(闫盛霆刘娟 万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