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条条小路,弯弯曲曲时隐时现在荒原上。
那是一串串的车辙和足迹踩踏出的印迹,它就像戈壁肌肤上裸露的毛细血管,把散落在大漠的井场连成一副美丽的图画。
陈振昌和张方楠背着挎包,走在前往DLK8井的路上。
59岁的陈振昌已经在这巡井路上走了40年。还有4个月,他就要退休了。
健谈爱笑、走路如风,陈振昌从80年代初在地矿部物探大队跑龙套,到现在已近耳顺之年,他做过卫星定位员、跑过后勤、当过班长,干得最长的是采气工。他精通采油工艺、设备流程,遇到难题喜欢动脑筋、想对策,把巧方法、小窍门引入工作中来。
40年把自己“铆”在戈壁滩,将风霜刻在了他的鬓角;胸前戴了29年的党徽,将党性化为行动融入血液。无论在哪儿,他都是最让人放心的。
张方楠是去年分来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有点不安分。他一来就喜欢上了这个老师傅,天天踩着师傅的脚印,跟在后面当“小尾巴”。
来到DLK8井时,注水泵进口阀门上结上了一层盐斑。“不好,有渗漏。”陈振昌仔细地观察。果然,阀门慢慢地渗出了水,盐斑正向注水管线蔓延。
注水井DLK8井是大涝坝区块保持地层压力的一口功勋井,陈振昌和班组成员精心呵护着它。“咱们以最短的时间,保养好阀门,可不敢让井场有一点污染。”他一边准备防爆工具,一边把拆装阀门的整个过程跟张方楠仔细讲了一遍。烈日下,师徒俩一个停泵,一个拆阀门本体,互相配合,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落下来,后背已被汗水浸湿。
张方楠看了看自己的工具包,有些沮丧:垫片用完了。“师傅,我回站里取垫片。”
“不用,我有。”陈振昌呵呵一笑,摘下手套,从腰间摸出一串钥匙,叮当一晃。张方楠定睛一看,上面十几个小垫片串成一串,还有一个自制的多功能小起子,精致小巧,不禁连连赞道:“哇,师傅你也太神了,原来你的钥匙串都是百宝箱呢。”
师徒俩检查阀门零部件、加垫片、涂抹黄油、装好阀门、坚固螺栓。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试阀门开关灵活,验漏合格后,陈振昌在阀门和管线上补漆防腐。张方楠瞅着闸门丝杆上一丝丝凹槽里的盐斑发愁,再瞅瞅手中的大布,这可怎么擦呢?
陈振昌蹲下身,从挎包里取出一条细绳,缠绕住丝杆来回拉动几下,盐斑没了,凹槽变得光亮如新。“师傅,你的宝贝太有用了。”张方楠惊奇地赞道。
陈振昌呵呵一笑,“一辈子都在跟气龙打交道,脾气、秉性摸得透,都知道它需要啥。”
每口井、每条管线、每台装置的参数、运行、维护保养,每个井场的清洁生产都是创建绿色油区的关键指标。连续5天,陈振昌和张方楠顶着烈日,排查了大涝坝片区9口采气井,对井场内跑、冒、滴、漏进行整改,并对设备、管线、阀门进行了维护保养,清洁了现场。
看着无可挑剔的设备和流程,陈振昌说:“设备也和人一样,你常给它洗脸,它就给你争脸,你要是不理它,它就会给你丢脸。”
干净的采气树,在湛蓝的天穹下越发鲜艳。陈振昌的笑纹从嘴角荡漾开来:“我们守护好每一棵采气树,就能让戈壁的天多蓝一分。”在戈壁滩几十年,陈振昌从未想过离开采气树,就像农民舍不得离开土地。
他扭头看小徒弟蹲在地上,捧着手吹气,原来干活时张方楠的手套挂破了,手指上也挂了一道小口子。陈振昌摘下安全帽,从里面取出一双崭新的手套,递给他:“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多历炼吧,小楠。”陈振昌拍了拍张方楠的肩膀,语重心长,像父亲叮咛的话,有心疼,更有期盼。
那一刻,张方楠听到胸腔里的心跳声,炽热、浓烈。
他望着这位党龄比自己年龄还大的石油老兵,脚上的泥土、厚实的背影,褪色的工衣上缀着黑色油斑和白色汗渍,在大漠的风中猎猎而响,像极了父亲,突然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师傅,是大漠里的风向标,他胸前的党徽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敬业的份量。
(雅克拉采气厂 单旭泽 杨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