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样的养育,不一样的观点,我们在这里碰撞出教育的火花。
“人家孩子会两位数的加减法了!”“邻居家的已经认识几百个字了!”“他们家拼音都学完了!”眼看着小学报名陆续启动,又有一波家长陷入“别人家孩子”的焦虑中,看看人家的孩子会了这个学了那个,再看看自己孩子依旧坐地下天真烂漫地摆积木,心里急的就差把一本本的书硬塞进孩子的小脑袋了。
面对孩子即将迈入新的学段,家长们今天想着帮孩子做学习的准备,明天想着帮孩子做物品的准备,后天又想到了得帮孩子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可是唯独忘了一点:作为父母,你做好了当小学生家长的准备了吗?从幼儿园迈入小学,不仅仅是孩子需要衔接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家长是否做好了准备,更关系着孩子能否顺利迈入新的学段。
检验家长是否做好孩子入学的准备,一个很好的试金石就是如何看待“别人家的孩子”。试想,当我们第一次拥抱孩子时,是不是觉得这是天下最珍贵的宝贝;当孩子迈入幼儿园,拿回来一个吃饭好宝宝的小奖状时,你是不是觉得他怎么能这么招人喜欢。现在,眼前的孩子没有换人,但为什么你看到的却是一个个的焦虑?答案很简单:你在比较!更多时候甚至是没有道理的比较!我们都盼着,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别人家的孩子会两位数的加减法,自己的孩子得会三位数的才踏实;别人家的孩子认识几百个字,自己的孩子得会写几百个字才熨帖;别人家的孩子学完拼音,自己的孩子得学完一本书才满足……
想得是挺好,但是现实很骨感,一个班里第一名只有一个,前十名也不过十个人,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达到家长们心中的“好学生”目标。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这是需要作为一名学生家长必须要认识到的现实:我们的孩子终究不会是“别人家的孩子”,绝大部分孩子就是家长们不愿接受的“普通学生”!这种心态对于一名准学生家长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这些“普通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身上也有诸多优点:懂礼貌、讲卫生,做事认真、干事踏实,听讲认真、落实到位……也许练习拼音时总是读不对发音,做口算时还要掰着手指头,但是他们认真在学的样子值得你去发现、去鼓励、去称赞。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离不开怀揣“平常心”的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