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3|回复: 0

当爸妈的如何开导娃

发表于 2020-8-16 10:12: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孩子的情绪理顺了,再去关注学习的事情,才能既省力又高效;孩子如果被不良情绪所困,也难能投入其他事情中。崔志云和赵燕华认为,家长可以在这几方面调整孩子的情绪,帮他们踏准节奏,走向真正的“正常”。
父母不慌,孩子才稳
  家长要缓解外界种种“不确定”给孩子带来的干扰,可以用心在家中营造一个稳定环境。这个稳定,包括居住环境的稳定、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稳定、家庭成员情绪的稳定等。用家庭全方位立体的稳定,帮孩子应对开学遇到的各种不适。父母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活出快乐幸福的样子,就是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教科书,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放下担心,“肯学”就行
  父母还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担心放下,因为其中很多是没必要的。尤其是心理上相对健康的孩子,他们有能力经过内在的自主加工和调适后,自我缓解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中。如果父母过多介入,反而会打乱孩子自我调整的程序,
  延长其不适的时间。孩子即使网课期间掉了队,也是有可能追上去的。求学是孩子求真、求实的过程,而不是父母求着TA学。关键是孩子“肯学”,而“肯学”的背后就是孩子学习时的情绪和状态。
细心观察,学会倾听
  孩子放学回家,应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状况。如果孩子情绪平稳,可以先问问TA在学校里这一天过得如何,与老师、同学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要是一见面就问“今天上课认真听讲了吗”“作业做完了吗”“今天的测验成绩如何”,给孩子的压力就太大了。
  如果发现孩子的情绪有些异常,父母一定要放下手头的事情,坐下来和孩子专注地说说话。先说说自己对TA的感觉,问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孩子开口说话,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讲完,即使不是很认同TA的一些说法,也要尊重TA的体验,去关心和理解TA的不开心。
  还要注意一点,和孩子交流时,可以喊孩子的名字,或者“儿子”“女儿”,“宝贝儿”就别喊了。这是为了让孩子正视自己的家庭角色,而不一直去做爸妈翅膀下缩头缩脑的“小娃娃”。
常做运动,可以健心
  每天早上或傍晚,每个周末,家长都应让孩子有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
  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运动特点和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篮球、足球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排解孩子的消极情绪;太极拳、踢毽子等对于改善心境状态、稳定情绪、降低焦虑具有不错的效果;健身操、舞蹈等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就运动的心理干预效果来看,有氧运动优于无氧运动,娱乐、放松类活动优于竞技对抗类活动,中小强度运动优于大强度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