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光明日报
    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中心,是人与自然共生的主体自然空间。在我国辽阔国土上广泛分布着大江大河,仅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多样化流域承载着全国最广大的人口和经济。党的十八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突破行政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打开一体化的战略视野,以全流域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流域,共抓大保护、大开放,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十四五”时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应该更加重视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

>
黄河乾坤湾景色。新华社发


6月5日,南昌市新建区象山镇上岸转型的渔民吴华山展示两张他当渔民时使用的捕捞船只照片。新华社发
把以流域为基础放在主导战略位置
2020年夏季主汛期,长江和淮河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再次警示:我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应把以流域为基础放在主导战略位置。
强化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解决方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等重要观点,鲜明凸显了水生态文明的决定性地位,明确了以流域为基础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和路径。“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应深刻认识和尊重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把握其路径和方向,进一步强化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解决方案。
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基础上,以更高站位谋划珠江、淮河等其他主要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
以流域生态文化为灵魂,以流域生态经济为物质基础,以流域生态安全为重点,以生态目标责任管理为手段,以流域生态文明制度为保障,以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为支撑,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实构建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