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劳模,是时代的领跑者,是工人阶级的精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明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常州市排水管理处成立于1993年,短短二十五载,快速成长,绩效显著。始终秉持“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愿景,大力培育人才,积聚核心力量,持续研究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领域最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管理,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省级以上奖项75项。在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事业从无到有,从传统走向创新的过程中,劳模先进的引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劳模数量也在急剧增长。在这样的形势下,“刘磊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一、常州排水劳模创新的必然趋势
1、长期创建积累可作支撑。多年来,常州市排水管理处重视加强群众性创新工作,连续十多年荣获“江苏省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示范岗”,建立了较好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基础。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近50%,培育建设部劳模3人,市劳模2人,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8人,省、市技术状元、技术能手15人,还有未获得劳模称号的、在全国排水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的污水处理、污水检测行家里手若干人。他们在广大职工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劳模管理服务亟待创新。劳模是标杆,是榜样。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感到,劳模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为劳模提供服务和落实待遇,而是更需要激励劳模长期发挥榜样示范和引领带动,努力实现劳模由“光荣一阵子”到“贡献一辈子”转变,由“一人作出贡献”到“一加一群贡献”提升。需要更加关注劳模的成长成才,为劳模先进搭建广阔的舞台,激励职工再立新功,将劳模精神转化成生产力,同时也切实提升单位整体的竞争力和社会形象。
3、现代排水理念需要推广。城市排水事业从事的是地下隐蔽工程,却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排水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苦脏累”,更是具备先进技术、理念支撑的智慧系统。常州市排水管理处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为契机,采用人体系统仿生手法,形象地把管网比作血脉、把泵站比作心脏、把污水处理厂比作肾脏、把排水监测比作眼睛,让排水技术获得更广泛的认知与支持。
二、劳模创新工作的蓬勃发展
1、建章立制,夯实创新基石。在开展劳模创新工作中,常州市排水管理处建立了“处统一领导、劳模引领负责、分组协同实施”的运行机制,把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职工科技进步、“五小”创新活动结合起来,用“六有”引领规范运作,即有劳模先进领衔、有固定活动场所、有配套管理制度、有梯队创新团队、有攻关研究项目、有创新示范成果。做好成果的跟踪、转化等工作,实现创新成果的资源共享和推广。
2、创新培训,激活员工技能。人才战略始终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核心理念。工作室不仅是创新的平台,更是一个提升全员素质的舞台。常州排水的目标是“人人成为行家里手”,一方面通过与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国家水中心等知名院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立项申报或自主设立课题,开展重大项目的研究,培养锻炼一批技术精英;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QC小组、师徒结对、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培养一批一线骨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创新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为“我要学”,持续深入地推进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
3、辐射引领,劳模创新再上台阶。一直以来,常州市排水管理处积极营造氛围,重视发挥“宁脏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劳模精神。“刘磊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常州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刘磊同志命名,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聚集,致力于解决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人才培养的创新团队。为建好团队,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下设6个攻关小组,形成以刘磊同志为头雁、攻关小组组长为主要成员的梯队架构,竭尽全力推进“智慧排水”建设。
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效初显
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刘磊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引领下,破解难题,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1、精细化管理程度显著提升。在劳模的示范带动下,管网攻关小组以“三好”(维护质量好、管网功能好、作业安全好)、“三无”(无隐患、无缺损、无堵塞)为目标,全面推行定额承包管理,作业效率提升15%。开展不同类别市政污水管道的积淤量变化试验,有效提高科学养护作业水平。联合省供排水协会和上海水协主办“排水管道电视和声纳检测评估技术培训”,促进先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大力推进管网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等。泵站攻关小组提炼出“123456”工作法,一结合、油改脂、脂改油的“两改”、配电间防鼠“三步曲”、防汛“四查”、运行维护“五重”、安全管理“六防四有”,使150座泵站、3100台套主要设备管理有序,在节能降耗方面,通过电容柜专项整治、泵站优化运行,每年可节约电费约30万元、可减少打水350万方节约费用约15万元。
2、科研型建设水平显著增强。近年来,劳模创新团队先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共计21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课题4项、市厅级课题7项,自主课题6项。先后投入科研经费约3000万元,其中获得国家、省、市科研补助经费512万元。“太湖流域污水处理一级A提标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焚烧”技术获得“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夏建设科技二等奖2次,“苏南城市再生水利用技术研究集成与规模化应用示范”获得江苏省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等。
3、行业引领作用不断提升。近年来,劳模创新团队积极参编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等5项国家标准,黑臭水体治理、管网管理、厂站网一体化、建管养一体化等工作经验多次在全国水大会上进行交流,行业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北京排水集团、广州水务局等近百家单位前来调研交流,较好了发挥了创新引领的作用。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劳模创新管理的新生事物,是新时期弘扬劳模精神、彰显劳模风采,激励劳模再立新功的新载体。我们深刻认识到,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给劳模整个房子、挂个牌子、做个版子,真正的目的是在新时期打造一个重新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帮带作用的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