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17 21:43:59
|
查看全部
如果说绘画是一种语言,那么画面呈现的形式和色彩则是画家内心的写照。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在绘画艺术道路上,经历过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等多个创作阶段,不同时期的画作反映着画家不同的心境。在创作著名立体主义画作《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之前,毕加索的风格曾经截然不同。
在毕加索绘画创作初期,他的画作沉浸在忧郁的蓝色里。这个时期,他的画作以蓝绿色调为主,极少使用温暖的颜色。或浅蓝、或粉蓝、或深蓝、或湛蓝,这些以蓝色为基调的色彩,赋予画作忧郁的情调,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蓝色时期”。之所以呈现这样的创作特点,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毕加索只身前往巴黎,孤独无依;另一方面,画友卡洛斯·卡萨吉玛斯的离世,给他心里蒙上了一层化不开的阴翳。
1900年末,刚到巴黎的毕加索住进了位于克里希大街的寓所。房间不大,毕加索的生活起居和绘画创作都在其中进行,而他的灵感却并未因此受到束缚。《蓝室》《生活》《蓝色自画像》等画作均诞生在这间屋子里。这些作品以蓝色为背景,以蓝色作轮廓,线条和色块也都以蓝色为主。他认为,蓝色是“颜色中的颜色”。这段时间,毕加索处在人生低潮期,他的心中仿佛有一团幽邃沉寂、闪着蓝光的火焰,忧郁的情绪充斥了他的生活,也主宰了他的创作。
《蓝室》描绘的就是当时毕加索居住的寓所里的场景。墙壁、浴盆及墙上的装饰画都是蓝色的,唯有后方那扇紧闭的窗户透出一抹白昼的亮色。这抹亮色似忧郁中的希望,可见,毕加索的内心一直满怀希望。后来人们发现,毕加索这幅画中还隐藏着另一幅画作,画上是一名系领巾的男子,戴着3枚戒指,笔触完全不同。这幅画中画,至今依然是个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