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月11日,随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在大同市举行,东道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也引起各方关注。山西晚报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一技在身 脱贫不愁
今年52岁的康金花是天镇县卅里铺乡卅里铺村人。2014年8月,康金花的丈夫外出打工时左手腕的筋被割断,自此干不了重活。当时他们的两个孩子正在读大专,靠助学贷款才完成了学业,她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康金花带着走出小山村到外面闯一闯的梦想,参加了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家政服务员培训,然后进京当了养老护理员。2018年,康金花家脱贫,她本人也成了一名金牌“天镇保姆”。
自2011年以来,天镇县借助邻近京津冀的地缘优势,经过10年的努力,以培训农村妇女从事家政服务为切入点,已向北京、天津等地输出家政服务人员2.5万多人次,每年带回劳务收入2亿多元,“天镇保姆”为广大农村妇女架起致富桥。
除“天镇保姆”外,大同市其他县区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通过技能提升,为农村贫困劳动力精准施“技”,做大做强“灵丘阿姨”“灵丘县手编”“广灵巧娘”“广灵剪纸”及浑源“中药炮制工”等劳务品牌,为贫困人口找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今年52岁的灵丘县落水河乡北水芦村村民胡三荣,从小喜欢布艺、剪纸、刺绣等民间手工艺品。如今,她在位于灵丘县农业科技园的灵之韵民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上班,通过制作、教授麦秆画,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胡三荣说,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培训老师将她的爱好特长挖掘出来,自己才有幸学到这门手艺,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大同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介绍,文化低、无一技之长导致就业难、增收慢,是农村贫困地区群众致贫的一大主因。自2018年以来,按照全省“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总体思路,大同市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将助力脱贫攻坚、大力培育发展地方特色劳务品牌作为培训的重中之重,培训工种涵盖了黄花种植、广灵剪纸、杏脯加工、凉粉制作等多个行业。同时积极开展特色产业技术人员培训,大力支持培训人员在产业中实现就业,扩大产业规模化效益。
据统计,2017年,全市共完成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1.05万人。2018年和2019年两年间,大同市参加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总人数为12.24万人,其中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4.41万人,占比约36%,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30%以上。今年大同市以尚未脱贫的2171户4734人为重点,包含脱贫不稳户和边缘户贫困人口在内,落实“一户一策”“一人一办法”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到年底预计完成1万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工作。
一证在手 致富有路
从一名拧钢丝的苦力晋升为钢筋技工,天镇县玉泉镇唐八里村村民吴燕飞靠手中的钢筋工中级技能证书实现了人生“蝶变”,如今月收入6000多元。在此次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中,他将代表我省与全国的能工巧匠一起,展示自己的技艺。
天镇县谷前堡镇马圈庠村村民杨凤英,2014年进京当上一名育婴员,2015年全家脱贫,2016年获得家政服务员中级技能证书,如今她已是一名年收入7万多元的持证金牌育婴员。
云冈区今年52岁的焦翠珍是一名月工资达1.2万元的“金牌月嫂”,高薪不仅得益于她多年的辛勤付出,而且在近5年的时间里,她通过学习和培训,取得了高级催乳保健师证、小儿推拿师高级证、母婴护理保健师高级证等多个证书。
市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农民工申报领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约占到年鉴定总人数7000人的30%到40%。证书不仅是他们实现就业的“敲门砖”,也直接拉动收入水平的提高。
据统计,2018年到2019年,大同市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两年间,全市取得省级技能提升培训合格证书的约有11.12万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初级工386人、中级工1196人、高级工2773人。
人人持证 技能社会
为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富路”的目标,5月18日,大同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行动方案》,明确了“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目标任务及各部门职责。为扎实推进工作,6月3日又制定了《“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实施细则》,明确了什么叫人人持证、怎样才能持证、都应持哪些证等问题。针对4.1万人次普惠性技能培训,专门出台了《2020年大同市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区,并明确了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步骤、方法和要求。针对1万名贫困人口培训,专门出台了《2020年大同市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对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分解下达。
《“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实施细则》明确,“人人持证”是指劳动者取得《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能力证书》等证件。“技能社会”是指:全市通过崇尚技能、学习技能、掌握技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增加收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大同市计划从2020年至2022年,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合格率达到80%以上,就业率达到30%以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占培训合格人数的30%以上,力争到2022年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从现在的24.2%提升到30%以上。
有“技”能就业,有“志”可脱贫。乘着技能培训的东风,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踏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