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0
最后,苏玉莲讲述母亲带着自己从山上红军游击队驻地下来以后的故事:
滕春芝用竹篓背着小玉莲下山以后,悄悄回到公婆家里,她的公公婆婆都在,平常总有侦察员路过时顺便来安慰老人,说她们母女俩在山上游击队驻地,平安无事。一个月没见面,亲人重逢分外高兴。刚一进门,滕春芝就轻声喊:“爹,娘,我和玉莲,都回来了!”公公婆婆望着媳妇和不会熟练说话的小孙女,好似喜从天降。公公连忙关上屋门,坐在门边以防外人发现。婆婆递给媳妇茶水,说道:“春芝,你和孩子都受苦了!今天,你们怎么回了?”滕春芝赶忙回答:“娘,您可不要这样说。我们吃了一点苦,您们也一定在家里担惊受怕,日夜牵挂着我们母女两个人。这段时间,我在山上游击队营地考虑好了,还是去玉莲的外婆家住,那里比较安全。长期待在山上游击队营地,就会增加许多麻烦。而且游击队营地经常变动,游击队要行军打仗消灭白匪,每个人都有任务,不能总是照顾我们娘儿俩。如果我们娘儿俩待在那里不走,多没意思。”听见媳妇这些话,公公小声问道:“如果你们去了玉莲外婆家里,会一样不是很安全的。整个中央苏区,白狗子遍地都是。”听见公公的这句话,滕春芝说道:“虽然那里不很安全,但比这里总是要安全一些。”于是,滕春芝详细叙述了自己早已深思熟虑的想法和前段时间在山上游击队营地的经历。她还从口袋里面摸出陈清泉政委给的六块银元,说那钱可以预备急时之用,度过难关,避免饿肚子。公婆听罢,都觉得游击队有情义,到底是革命的队伍,同时媳妇滕春芝说话有道理。小玉莲才两岁,不会熟练说话,但她两只眼睛清澈明亮,好像很有悟性,喜欢盯着她的亲人爷爷、奶奶和妈妈,有的时候,她还会不熟练地喊“爷爷”、“奶奶”和“妈妈”。看着小孙女红苹果一样的脸蛋,爷爷奶奶两人心里不约而同升起一股无比怜爱之情。知道媳妇决定要带着孙女去孙女的外婆家里,公公婆婆仔细在屋里张罗着,做了一餐好午饭,为滕春芝母女俩饯行。滕春芝认真地吃着,觉得很香。公公婆婆不停地替她夹着菜,让她好好吃饱。滕春芝接连感激公公婆婆的恩情,一边自己吃着,一边细心喂着女儿。小玉莲很能吃,小嘴巴大口大口地接受着母亲的喂食。孩子,牵动着老人的心。看着小孙女,爷爷奶奶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是欢喜的泪水,也是难舍的泪水。吃完饭后,滕春芝面对公公婆婆,分出两块银元,说道:“趁现在是中午没人注意,我就带着玉莲走了,您们放心,以后如果方便,我们会回来的。这两块钱,您们两老留着。”滕春芝边说边把那两块银元递给婆婆,婆婆决不肯收。滕春芝又把银元转递给公公,哪知公公快要生气了,说道:“春芝,你这样的话,就是把我们当作外人。我们两人老了,吃得也少,可以在土里刨食,根本不需要什么钱。这钱你自己带着,以后会用得着。玉莲还小,难免头疼脑热用钱看病。你们平安,我们两老才会放心啊。”滕春芝含着泪水,只好把那六块银元一起放回了口袋里面。滕春芝用竹篓背起小玉莲,弯腰给公公婆婆磕了头,哽咽说道:“爹,娘,您们二老保重身体,我们走了……”说罢,滕春芝打开门跨步离去,快速朝前行走,不敢回头,唯恐别人看见,更怕自己因为看见公公婆婆的眼泪而难舍难分,迈不开步,只得硬着头皮快点走……一路之上的辛苦,自不待言。经过大半天的步行赶路,滕春芝终于抵达数十里外的合贤村娘家。幸好还是秋季,白天比较长。由于心地善良态度和蔼,滕春芝带着女儿在中途得以搭乘一个好心人的马车。走进娘家屋时,夜幕已经开始降临。
滕春芝的父亲藤开刚和母亲许桂荣都是半百老人,身体还行,都是山区篾匠,父亲还很擅长打猎。长期的辛苦劳动,锻炼了这两位老人的身体,这一生中,两老养育了一儿一女。滕春芝是老大,弟弟是藤秋元。和姐姐滕春芝一样,藤秋元也很善良,然而性格比较懦弱,任何事情都要听从妻子丁晓云的,在家没有主见。藤家有四间竹屋,建在山脚之下。藤开刚许桂荣老两口住北边一间,藤秋元丁晓云小两口夫妇住南边一间,有一间是客屋,另外一间堆放杂物。老两口见女儿及外甥女到来,心里非常高兴,都放下了手中篾活。母亲忙着倒来茶水,父亲则和颜悦色地问候道:“春芝,你咋这个时候回了娘家?主力红军长征走了,你家受罪了吧?听说国民党白匪军到处搜查红军家属,我们住在山洼子里面,情况稍微好些。如果你愿意的话,就住在这里吧!”母亲也说:“春芝,你辛苦了。阿亮牺牲以后,你既要当娘,又要当爹,已经够困难的。如果被国民党白匪军抓住,那可就更加难受了!”滕春芝心里明白,父母还不知道自己被地主何富贵抓过,差点丢进火坑,于是心中悲喜交加,说道:“爹,妈,您们放心,阿亮在地下保佑我们娘儿俩呢!不过,这次我带女儿玉莲回到娘家这里,本来就是打算不走了的。”母亲有点意外,父亲心里已经很清楚了,接过话茬:“好,春芝,好,你们娘儿俩不走,就在这里陪着我们两老。我们两老都已经上了岁数,也想有儿孙陪伴。”滕春芝鼻子一酸,心里有点惭愧,说道:“女儿不孝,总是给爹妈增添麻烦!我,也是实在没有办法!”见女儿这么悲伤,父母连忙过来安慰女儿。父亲说:“春芝,你在爹妈面前,就不要说外道话了,这里就是你的家。”母亲也说:“春芝,你是爹妈的骨肉,不要难过,千万不要见外。”滕春芝连忙含泪点头,感动得再也说不出什么多余话来。小玉莲一会儿被外公抱着,一会儿被外婆抱着,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她也好像听着,只是听不懂,她太小了。滕春芝和父母亲热地说着家常话,这个时候弟弟藤秋元和弟媳丁晓云都不在家里,他们小两口是去了弟媳丁晓云的娘家,大约有十里距离的地方。
快要吃晚饭的时候,藤秋元牵着骡子驮回怀身大肚的丁晓云。滕春芝赶紧迎上去,说道:“秋元,晓云,你们回了!”丁晓云答:“春芝姐姐好,我们回了!”藤秋元看见了外甥女小玉莲,大声说道:“还有小玉莲,我的好外甥女!”见儿子媳妇回了,藤开刚许桂荣老两口也走了过来。藤开刚老人关心地说道:“你们记着以后外出办什么事,天黑之前就要赶回来,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回来晚了就会不安全。”母亲也说:“晓云,你怀着孕,千万要注意啊,肚子里面有孩子。”藤秋元知道父母都是好意,赶紧回答:“知道,我们都会记住的。”儿媳丁晓云心里似乎不太高兴,答道:“您们别再说了,我们自己都知道。”
吃晚饭时,丁晓云得知滕春芝母女俩不走了,准备在娘家一直住下去,气得放下碗筷,不打招呼就离开饭桌,而且气呼呼地回了自己住的那间屋子里面。藤秋元愧疚地望了父母和姐姐一眼,跟在丁晓云的后面。藤开刚老人看着儿子媳妇走开的背影,暗自深深叹了口气。许桂荣老人抚摸着女儿滕春芝的手,安慰她不要介意什么。
丁晓云进了那间住屋,见藤秋元跟着进了,就喊道:“滕春芝母女俩,可是红军家属啊,她们在公公婆婆家里待不住,就回到娘家来长住。这样一来,我们可就要倒大霉了。如果让国民党军队知道她们来了娘家这里,我们就会全部遭殃,受到牵扯,连同我这肚子里面的孩子……”看见妻子这么抱怨姐姐,藤秋元赶忙央求着说道:“姑奶奶你就行行好,我姐和爹妈都难啊。自从小时候起,我就被爹妈和姐护着。我姐出嫁以后,一直不愿给娘家增添麻烦,她从小就很要强,帮着家里爹妈做了很多事情,小时候我不懂事动手打她,她从来不还手。我是个人,即使牲畜也应该知道报恩。你也不认真想一想,如果不是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我那十分要强的姐姐她决不会自寻烦恼回来看你的脸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姑奶奶你就积德行行好吧……”
冬天即将来临,藤开刚老人知道媳妇容不下春芝母女俩,咬紧牙关拿出了平生的积蓄,带着老伴、春芝母女去了深山里,建造了一个两间的小新屋。他决心和老伴照顾春芝母女,老两口也确实尽力做到了这一点。过了三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藤秋元丁晓云夫妇俩去深山里接回了这老少四口人。在妈妈滕春芝的带动下,苏玉莲从小就开始学习帮着家里做事……
藤开刚许桂荣老两口带着滕春芝苏玉莲母女经历过无数风霜雨雪,饱尝艰难困苦。随着岁月的流逝,苏玉莲也逐渐成长起来,而且越长越好看,出落成一位美少女。在外公外婆和妈妈的眼里,玉莲是人间的无价之宝。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没有忘记那些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解放不久,中共江西省赣州市委书记陈清泉刚一上任,就派人寻找老战友苏阿亮烈士的家属,得知他的父母已经去世,妻子女儿还在赣县的合贤村,马上指示有关部门给她们落实烈士家属待遇。就在这一时期,滕春芝的父母藤开刚许桂荣两位老人已经先后因病去世。一天中午,滕春芝苏玉莲母女俩被作为客人请到中共赣州市委办公室里面,陈清泉书记抽空专门接待。陈清泉书记关切地打听了滕春芝苏玉莲母女俩这么多年以来的情况,感慨万端,并且当面询问滕春芝苏玉莲母女俩,家里面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帮助。滕春芝是一个明事理的革命家属,知道陈清泉书记是一个非常坚持党性原则的革命干部,就当着他的面,说自己老了,习惯住在合贤村,只是女儿苏玉莲没有一份工作。当陈清泉书记得知苏玉莲只有小学文化时,感到非常遗憾,他说如果苏玉莲有初中文化,就能进赣州市委机关工作。如果把苏玉莲随便安排在赣州哪个基层单位,陈清泉书记于心不忍。哦,陈清泉记起来了,赣州市即将成立公安局,然而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初中或者相关文化,根据可靠消息,南昌市公安局即将创办一所干部培训学校,那么就让玉莲姑娘去公费学习两年吧,毕业以后回赣州公安局上班。为此,陈清泉书记亲自动笔写了一份文字资料交给苏玉莲,还让她带上中共赣州市委公函去南昌市公安局干部培训学校。苏玉莲又上学了,这么多年没有读书,她却不太适应(情况类似的还有一个女同学,就是那一位家就住在南昌郊区的黎秀娟,她的父亲黎向阳烈士曾经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南昌解放前夕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之后英勇就义),想在南昌市内上班养活自己。原来黎秀娟由于自己学习跟不上,主动要求进新办的公安局农场工作已经得到批准,和她很要好的苏玉莲得知以后,也想进公安局农场,如果这样,她们两位女孩就可又在一起。为了苏玉莲在南昌工作事情,陈清泉书记又以公函形式与南昌市公安局商榷,如果安排苏玉莲在南昌市公安局系统上班,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南昌市公安局认为,苏玉莲只有小学文化,不适宜做公安局机关干部,正好公安局新近成立了农场,建议她去尝试着干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再做适当安排。当南昌市公安局人事部门征求苏玉莲个人意见的时候,她答应了。因此,公安局农场开工数日以后苏玉莲才转过来了。苏玉莲紧接着黎秀娟也进了南昌市公安局农场里,于是她们能够成为一生的好朋友。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