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2|回复: 0

百年祠堂旧貌换新颜

发表于 2020-8-19 19:37: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广东省广州市越华路116号林立的商铺和密密匝匝的居民楼中,矗立着一个一层楼高的牌坊,上面写着“杨家祠”三个大字。沿着一条一车宽的巷子向前走几十米,有着200年历史的典型广府祠堂——杨家祠便出现在眼前,大门右侧悬挂着“杨匏安旧居陈列馆”标识牌。
  杨匏安旧居陈列馆讲解员李华介绍,杨家祠又名泗儒书室,是广东珠海(清代香山县北山村)杨氏家族为赴省城赶考的家族子弟提供住处的族祠。
  1918年,杨匏安从澳门任教结束后移居广州。他在广州10年间,主要居住在杨家祠,在此撰写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完成了中共三大会议的众多秘密筹备工作,是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杨家祠是当时中共广东区委的活动场所,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活动据点,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等经常来这里开会。在这里,瞿秋白教唱《国际歌》,刘少奇报告京汉铁路大罢工经过……
  如今的杨家祠,左边有一棵新种的石榴树,门口铺着36块麻石,门楣上方有两幅壁画,一幅是清末广府壁画师陈灼文所作《雁塔题名》,另一幅是勾勒南方湿润清秀的风景的《东坡笠屐》。
  这是它修缮后的样子,就在去年底以前,它还是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样子。
  去年底,考古人员在修缮南粤古驿道岐澳古道时,开始追溯杨匏安当年学习和革命的足迹。当时的杨家祠已成为广东省广业集团的家属楼,住有6户人家。杨家祠坐南朝北,原为三间二进建筑,当时只剩下前座。其空间格局也被改变:大门口加建了一座厨房,祠堂中间建了一座砖房;16平方米的西边厢被隔成了两间屋子,上为阁楼,下是客厅;东厢修了一条通向阁楼的楼梯;屋顶被开了天窗,多根横梁和檩条被白蚁蛀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