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劳动报
“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唯有创新,工会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五年来,上海工会牢牢把握工会组织的职能性质,紧紧围绕工会工作的主业主责,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为着力点,努力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群众化、社会化、网络化的工作运行机制,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操作、能复制的做法经验,极大地促进了工会改革的深化和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问计问需于基层 实事做到职工心坎上
随着广大职工群体的变化、职工需求的多元化,工会服务职工的方式、内容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职工喜欢怎样的服务?如何使实事项目与职工需求实现精准对接?怎样把每一件好事办好、让职工满意?上海工会坚持让职工当主角,认真倾听一线职工呼声,不断完善实事项目,推进全市工会系统开展大调研。
自2014年起,上海市总工会以"职工所需"为重点,"普遍受惠"为基础,"工会所能"为切入点,"立足长远"为目标,"互联网+"为导向,每年推出和实施一批服务职工实事项目。不断创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新载体和新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并逐步形成了实事项目征集遴选、过程管控、效果评估的工作机制。
"沙家浜、尚湖怡人的风景令人陶醉,更重要的是,一种工会会员的荣誉感在心中油然而生。"市北高新园区的一家软件公司职工小顾,第一次参加了市总工会开展的职工疗休养活动后,由衷表达了欣喜之情。自从市总工会面向基层一线职工推出疗休养项目,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职工享受到作为工会会员的这份福利。不仅如此,职工晋升技师、高级技师可获奖励;妈咪小屋纷纷在楼宇园区温馨开张;会员服务卡让职工得到更多实惠;流动体检车开到一线职工身边……一桩桩暖心实事,件件做到了职工心坎上。市总工会在广泛收集基层工会及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征集方式,每年推出涵盖维权服务、技能晋升、文体服务、健康服务、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实事项目。截至2017年,工会会员服务卡及职工疗休养、健康体检等6大类、15个实事项目深入实施,累计投入补贴资金3亿多元,共覆盖职工1000万人次。与此同时,市总工会积极整合政府及社会各方资源,引导各级工会在市总实事项目基础上叠加服务项目,将市总"普惠"、本级"特惠"及第三方"商惠"服务结合起来,让职工享受到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
为了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根据上海市委的统一部署,去年年底,上海市总工会制定了《在全市工会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的实施方案》。今年1月,上海工会系统大调研全面启动。"该群体近七成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近四成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这是一份针对2000多名医务工作者的调查数据。加班多、休息少,长期以来,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为大众所熟知。对于这一职业群体来说,加班、随叫随到,似乎已成为大家默认的职业操守。调研中的这些数据,深深触动着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的心,他提出,"希望医务工会要更加关爱大病职工。对于一些罹患大病的医务职工,工会要做好相应的人文关怀。这些关怀不仅仅要付诸行动,更要落在笔头,通过职代会制度,把系列关爱行动纳入医院章程,作为规章制度去执行。"为确保工会大调研工作更深入,调研效果"不打折",市总工会专门成立大调研领导小组,一连几个月来,市总工会主席室领导莫负春、姜海涛、何惠娟、李友钟、桂晓燕、吴萌等兵分多路,带着温度和感情,走百家门、知百家情。密集走访基层一线,与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做好实打实的服务工作,为上海工会发展问诊把脉,推动工会改革再出发。
整合资源“开门办会” 多方聚力提升获得感
过去5年间,市总工会积极整合资源,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优势,“开门办会”,形成合力,引领服务类社会组织参与到工会工作中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为职工服务,走出了一条宽广的社会化道路。
当前经济转型,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同时也催生出劳动关系领域的一些新问题。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职工在遇到劳动纠纷时能理性应对,从容寻求最佳的维权途径,2017年4月,市总工会、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四家单位共同召开加强本市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工作会议,订立四方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工会法律援助、劳动法律监督、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维权体系。上海各基层工会也纷纷下沉维权力量,打通职工维权“最后一公里”。
闵行区总工会积极响应号召,建立区总工会与区人社局、区司法局、区法院“四方联动”工作格局,成立联合调解工作室,打造起“一站式”维权体系。数个月前一个中午,几个餐饮企业职工曾焦急地找到该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反映情况。工作人员接案之后,马上意识到可能会演变为涉及职工30多人的集体性劳资纠纷,于是立即对企业经营状况、违法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鉴于情势紧急,当天“联合调解工作室”指派援助律师接手案件,傍晚6点与企业老板谈判到晚上9点多,促使企业答应签订调解协议,在三天之内把所欠社保、工资全额支付。因为案件涉及法律关系比较复杂,三天后,企业确实因为经营困难拿不出钱。在“联合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最后由二房东先替企业垫付了欠款,20多名员工一触即发的劳动纠纷通过事前调解平稳化解。以往职工维权若经调解、仲裁、诉讼一环环进行下来,牵扯的时间成本过长,闵行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联合调解工作室”快速出击、简化程序,让劳资纠纷在短时乃至当场和平化解,真正实现将矛盾化解于萌芽之初。
与此同时,为了让全市1000万职工共享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解决职工文化不充分、不平衡的实际问题,多渠道多层次搭建职工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服务平台,市总工会还积极参与全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统筹政府、企业、社会教育培训各方资源,加强与文广、体育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去年年底,市总工会与市文广局经多次对接、深入研讨、反复修改,达成六个方面的全面合作,同时推进各级工会与政府文化机构的全面合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产品配送、人才队伍建设、文艺创作发展等方面共享公共文化资源,把更多优质文化平台、文化服务、文化产品送入园区、楼宇、企业。
去年6月,市总工会与上海开放大学全面合作签约,首期上海工匠研修班开班启动,双方在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社区教育、在线资源、师资队伍、学分银行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市总工会的推动下,市职工文体协会及插花、声乐等33家专业委员会先后成立,成为职工文体活动的重要策划者、组织者和推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