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20 15:37:37
|
查看全部
当时汉朝除了天子,还有二十二个诸侯王,天子直接控制的郡大约20个左右,反天子的有七个王,支持天子的同样是七个王。梁王是景帝同父同母的弟弟,另有六个王都是景帝的儿子。至于其他八个王,都没有直接出兵,前期基本上是作壁上观,到了后期才跟着胜利者走个流程。
一方是天子+七王,另一方是七王,天子一方有一定的优势。为了增加胜算,七王一方的领军人物吴王刘濞派人联络过匈奴军臣单于,赵王刘遂则和匈奴往来密切。
景帝调遣两路大军,一路由大将军窦婴统率,镇守荥阳,第二路由太尉周亚夫统率,东征平叛。
七王之乱时,梁王一开始损兵折将,损失数万兵马。随后以韩安国、张羽二人为将,领兵拒敌。张羽之兄为楚国相,因谏楚王刘戊勿反被杀,张羽立志复仇,多次乘隙出击。韩安国性持重,张羽勇敢善战,二人合力,挡住了吴楚联军。
平定七王之乱后,朝廷控制了44个郡,诸侯王只剩26个郡。而且这些诸侯王多是汉景帝的兄弟和儿子,忠诚度不会有问题。
后来朝廷又推出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几部分传给儿子们,甚至可以传给庶子,除了嫡子继承王位,其他庶子都封侯。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国也就是一个郡,所谓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让诸侯王再也无力威胁朝廷。
汉朝内战如火如荼,匈奴一方隔岸观火,军臣单于调兵遣将,随时准备南下。
此战对匈奴而言,必须要有个合适的入场机会,最好是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各自损兵折将之时。站在匈奴的立场看,倒是不一定要帮叛军,谁给的利益更多可以帮谁。若是匈奴真的率领三四十万胡族联军南下,中国可能要提前进入南北朝时期。
赵王刘遂本与军臣单于有约,不久军臣单于闻吴楚兵败,不肯发兵入塞。刘遂死据孤城,在邯郸城自杀,七国平定。
军臣单于没有料到,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居然三个多月就结束了。从始至终,匈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入场机会。

匈奴分左右两部,单于的基本盘是色楞格河上游各条支流,左贤王的基本盘是克鲁伦河与鄂嫩河上游,也就是原东胡的基本盘。换而言之,单于的基本盘与左贤王的基本盘分列肯特山脉(狼居胥山)左右,两个地块因单于和左贤王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