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0|回复: 0

走好从医这条路

发表于 2020-8-20 21:19: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浙江日报
     年轻的医务工作者能否肩负起救死扶伤的厚重使命?在今年抗疫期间,这个问题有了最好的答案——在争分夺秒的“战场”上,他们与前辈医务工作者一起勇敢逆行、坚守担当,成为人们眼中伟大的“白衣战士”。
  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一场战“疫”,如何推动这些年轻医生成长?老一辈医务工作者,如何激励他们前行?作为新一代医生,他们又有哪些新的职业理想?医师节前夕,记者深入浙江省青年医生、医学生群体展开调查。
  战“疫”
  推动快速成长
  一场疫情,让全社会再一次见证了医生的伟大,在紧急时刻奔赴抗疫前线的青年医生们,也从中获得了成长、坚定了信念。
  “去武汉前,我从事的是日常临床工作,对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很直观的感受。但一抵达武汉,紧张、害怕的情绪就溢了出来……”从武汉前线回到杭州后,不少人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90后医生叶炳珏谈一谈战“疫”感受,他也从不避讳自己初到隔离病房时的心情。
  然而,叶炳珏所有的心理压力,都被队友们争分夺秒救人、齐心协力攻关的精神化解了。“没有工夫再多想什么,我时刻提醒自己心无旁骛,因为每一个操作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安危。”
  4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冠肺炎救治青年突击队荣获中国青年最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这支突击队共有队员798名,90后队员占比超过四成。
  “拿到荣誉的那一刻,我不觉得自己是英雄,但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叶炳珏告诉记者,武汉之行的收获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
  在80后医生群体中,成长也是回顾战“疫”经历时绕不开的关键词。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王长亮而言,在湖北荆门战“疫”的日子,让他对医患关系和这份职业都有了新的理解。
  刚到荆门时,当地救治任务重、风险大。“面对患者和患者家属,我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在与时间赛跑的那些日子里,王长亮要求自己在面对患者时,耐心与他们沟通病情、交流心声。“我越来越意识到,医生看的不仅仅是病,而是人。医学不是无所不能的,但医生能帮助病患更豁达更坚强地生活。”
  医学院校的青年学子们,也在这场战“疫”中汲取了成长的力量。
  1996年出生的张智超,是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五的学生。疫情之后,他更加迫不及待地希望早日为医疗事业作贡献。“人们常常给90后贴上‘娇生惯养’‘不肯吃苦’之类的标签,但是年轻医务工作者在疫情中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作为医学生,我们已经做好了‘接力’的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