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 记者 李天军 通讯员 罗清语
一条流淌的布吉河,一只舌尖上的菜篮子,一个热火朝天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粮食,是民生之本。有“深圳粮仓”之称的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农集团”)的奋斗发展史,不仅是民族企业拼搏的例证,更是深圳作为经济特区40年来民生发展的缩影。从最初的“菜篮子免税项目”到近期 “疫情期间的税收优惠”,深农集团发展的每一步,都浸润着税务力量润物无声的支持。

2009年,纳税人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零距离体验办税服务厅部分岗位的办理流程和纳税服务项目
一个农批市场实现“吃啥有啥”
大白菜10元1斤,荷兰豆20元1斤……你也许无法想象,这是三十多年前的特区菜价。
1989年,为保障特区农产品供应,平抑物价,深圳市政府专门为“菜篮子”召开了市长办公会,决定从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中的“流通”着手,搞活大流通,建立一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农集团(时称“深圳市农产品批发公司”)应运而生。市场开业第二年,特区内的蔬菜价格比前一年下降了17%,水果下降了14%。
回忆起“菜篮子”最初的发展,不得不提到“菜篮子免税项目”。1994年税制改革后,根据深圳市政府深府函〔1994〕27号批复的有关规定,深圳税务部门对深圳市企业单位批发零售肉、禽、蛋、蔬菜、水产品、煤气和生活用煤等生活必需品,予以免征增值税的照顾。从事经营“菜篮子”项目的企业单位向征收分局领取并填报“菜篮子”项目免税申请审核表,经主管征收分局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项目就可享受免税。这时称“菜篮子免税项目”,是当时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单独实施的税收优惠,也成为当时深圳吸引内外资、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经济杠杆之一。特区的菜篮子逐渐从“有啥吃啥”变成了“吃啥有啥”。
一个农产品物流园开创“绿色”生活
随着特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吃”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食品品质逐渐受到关注。高品质的“绿色”生活,成为特区人民的民生新期盼。2012年,布吉农批市场完成整体搬迁,主打绿色、环保的农产品物流园顺利接棒,为特区的食品供应提供“绿色”保障。
“手机扫一扫,就知道食品的抽检时间、批次。”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食品很‘绿色’。”
“我们公司一直倡导并践行‘绿色交易’,率先开创农批市场网络化经营模式,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开拓中国农产品流通领域新模式。”深农集团行政总监杜鹏介绍。
“就像好的土地可以培育优质的粮食,深圳优越的营商环境也是我们企业蓬勃发展的沃土。”这么多年一路走来,企业办税员张如成对深圳的营商环境感触颇深,“就拿税务服务来说,近些年电子税务局、@深税等系列信息化办税平台的推出,让我们基本上可以足不出户网上办税。‘最多跑一次’的提出也让我印象深刻,过去办税很复杂,现在精简报税资料、优化办税流程,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办税成本少了,营商环境好了,企业也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发展。”
一个消费扶贫中心彰显创新之力
“创新”是深圳的城市基因。深农集团打造了全国第一家消费扶贫中心,也是深圳首个面向全国的集农产品展示展销、消费体验、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消费扶贫中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深农的消费扶贫中心通过“减免”优惠和深农小贷绿色通道为供应商提供资金援助,重点定点帮扶了湖北、湖南、广西、天津、四川、深圳、江西、天津等各省市6万多家农产品供应商,效能辐射全国。
在深农的管理人员看来,企业能够有底气、有信心走上这条多元化创新之路,离不开“税动力”的加速助力。自疫情发生以来,税务、人社、水电等部门,相继出台惠企措施,对相关税费进行了减免。据统计,今年疫情期间,深农集团享受各项税费减免1,906万元,收到政府补贴913万元,取得了防疫专项贷款9,000万元,发行了疫情防控债5亿元,预计减少财务费用700余万元。资金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