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22 08:47:32
|
查看全部
就是因为此前,他对杰西长期且深刻的了解。
要知道在被委以重任前,杰西做了贝索斯两年的业务助理。他们之间经历了两年的朝夕相处,两年的并肩战斗。
杰西不仅能达到亚马逊的三条选人标准,更重要的是,贝索斯在他身上挖掘出了一项过人的才华 —— 极度痴迷客户,总是能在各种纷繁复杂中,抓住客户最核心的需求,继而顺藤摸瓜,找到击穿打透的良方。
这样看人,才看得真。
3.全周期看人
有些人在大势向好时,做得顺风顺水,然而到了宏观收紧时,就全线歇菜,但也有些人,顺风时能乘势而上,逆风时还能稳扎稳打。
有些人善于守成,能把公司的老根据地,经营得甚好,但有些人则善于开拓新区。
有些人善于管理常规业务,但有些人会觉得常规业务没劲,一到攻坚克难时,就生龙活虎,火力全开。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能在各种外部环境,各种内部挑战下,都做到成绩优异。
这就是为什么,有位企业家在研讨会上说,搭班子不能光选顺风球高手,还要配上那些“勒紧过裤腰带,经历过苦日子”的逆风球高手。
要想穿越周期,不仅要什么日子都得能过,而且还得要什么日子都能过得好。
这意味着,看人不能只看一时一刻,一城一池,还要拉长时间周期,还要丰富工作场景,要在看他在各种环境、各种挑战下,会如何面对,如何思考,如何行动。
这既是考验,也是历练,既是对能力的历练,也是对心智的历练。
这样看人,才看得全。
3、创造涌现机会
随着组织规模越来越大,作为企业家、创业者及高管,自己目力所及的人,在组织中的占比,肯定会越来越小。
那么对于平常看不见的人,应该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有机会涌现出来呢?
这里有两招,供你参考:
1.数字化工具
贝索斯相信,人人都有好的创意。为此,亚马逊自创了一个名为“点子工具(Idea Tool)”的内部应用,鼓励大家不要考虑技术上或商业上是否可行,想到什么创意,就大胆地畅所欲言。
点子工具,大家都可以自由浏览,高层领导也可以直接看到。
亚马逊Prime会员业务的最初创意,就源于此。创意提出者是一位级别不高的软件工程师。
当这个创意越来越被大家关注,并最终得到贝索斯的鼎力支持,正式启动时,这位工程师也很有幸地加入了项目组。
一个原来默默无闻的人,就这样涌现了出来。
2.参与式会议
有的企业开会,是以领导讲为主。从选人、看人、让人才涌现的角度,会议这样开,实在有点可惜。
有位企业家在开会时,总是特别关注坐在后排,列席会议的同学。
会议开始时,会请后排同学逐一介绍自己;会议进行中,谈到重大发展问题,也会请后排同学逐个发表意见。
讲得不好,也不批评;讲得好的,大力表扬;讲得特别好的,很可能当场就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就在2019年的一个研讨会上,一位刚入职不到两周的后排同学提出,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业务复杂性越来越高,似乎有必要把资金管理系统与业务运营系统以及战略规划系统打通。貌似小建议,实则大举措。
因为三大系统一旦打通,就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充分模拟企业在波动性大、不确定性高的当今时代,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从而做好相应的行动预案。一旦发生重大变故,也能做到更全面的推演、更周密的部署、更迅速的行动,真正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
于是,这位新人当场被调到了数字化项目组,这是一个由企业家本人直接负责的特别战队。
此外,全员大会也是公司掌舵人与全体员工面对面的好机会。这为那些敢于提问,敢于发言的人,创造了涌现的机会。
在字节跳动,全员大会不仅是张一鸣亲自讲,在全公司范围内直播,而且还为了互动方便,为了涌现方便,专门设计了弹幕功能。
4、小结
没有人天生就会选人,有些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大多也是被逼出来的。
看的人多了,踩的坑多了,就会有更多的思考,明确选人标准;更刻意的练习,把人看得更深、看得更真、看得更全;更大的动力,让平常看不见的人才涌现。
就像一位企业家说的,即便阅人无数,还要持续修炼,要向“一眼看到骨头里”的境界,不断逼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