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22 08:49:04
|
查看全部
《三位一体:英特尔传奇》的作者迈克尔马隆认为:
激励和推动英特尔成为世界最重要公司的内在动力,并不仅仅因为这个公司是摩尔定律发明者的“娘家”,而且是因为自从它创立之日起,英特尔公司就决心成为这个定律的实践者或诺言的坚定履行者。无论公司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宁愿公司灭亡,也要拼命实现摩尔定律的诺言。
不是因为摩尔定律是真理,而是因为摩尔定律是英特尔的精神基因——这种精益求精、毫不妥协、追求极致的基因一直流淌在英特尔的血液中,所以英特尔立志要实现摩尔定律。
一个强大的组织基因就是组织的文化基因或精神基因,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理念、愿景,才能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力。
每天每时每刻,全世界数十万人——包括科学家、设计者、磨具制造者、抛光工程师,程序设计员等——全力以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能量,将摩尔定律的预测不断转化为现实,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公司之间,创造力的差异在哪里?模仿者和创新者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我认为,最基本最本质的区别是文化,是二者的vision(愿景)和perspective(视野)。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对于组织创造力,我只是做了一个很初步的观察,我希望有很多人去研究这个题目,找到公司之间的组织创新能力的差异,一个公司的创造力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是相通的。
2、经济增长的真正驱动力是什么?
组织创造性的激发,都带来了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
说起经济增长,以前的经济增长理论,老是讨论要素配置——怎么储蓄,怎么投资,哪些产业先发展,哪些产业后发展,然后再讨论国家应该怎么扶持,产业政策怎么制定。
几百年的时间里经济学家都忙于讨论这些事情。这些讨论是有价值的,但我认为他们没有抓住经济增长的真正的本质。
简单说,把每一个人的创造性激发出来,国家的经济自然会增长。这涉及到我们的制度安排,也涉及到我们的教育体系。有了这两条就够了。
1.华为模式的启示
从制度安排来说,华为模式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华为的组织创造力很强,但这家公司的组织结构很奇怪。
我讲华为模式,只是讲其中的一个侧面,就是他的员工全员持股制度。
因为到今天为止,我们没找到一个好制度,能够很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能让每个人愿意贡献智慧、发挥创造性,又能够让收入财富得到比较公平的分配。
我们的制度一直在演变。比如,在资本主义的初期,资本家就是资本家,工人就是工人。
但到了20世纪初期,特别是在二战之后,美国率先开始了期权制度,用期权对员工进行激励。后来又有了风险投资制度,这是今天全世界流行的模式。
经济制度在不断进步,希望能够尽可能保证所有贡献者的权益。在这一点上,华为全员持股制度,我认为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众所周知,华为没有上市,从不接受财务投资,从不参与股票和房地产投机,从不参股金融企业。而它能够把近20万员工的智慧、经历和时间牢牢锁定在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华为的普遍持股制度,真正将“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落到了实处。
以奋斗者为本,不能停留于口号或空谈,必须实实在在用制度来保障奋斗者的利益,让奋斗者的贡献能够以具体的物质回报体现出来,让奋斗者能够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这个制度还有助于扭转整个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
我们现在为什么贫富分化明显?因为钱生钱,比劳动生钱要快得多。
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是员工,但是最赚钱的是投资人。其实大家可以反思一下,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固然是一个伟大的制度创新,但是我们今天的金融制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金融资本居于全球经济体系的支配地位,造成各国经济的严重失衡和脱实向虚。
美国为什么会出现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因为贫富悬殊太大。
华为没有否定资本的贡献,也没有排斥资本的作用,只是将劳动者或奋斗者的贡献置于更重要的位置。
而华为让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受益者、分享者,这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我甚至和政府相关部门都提过,我们可以修改上市规则,鼓励实行员工普遍持股的公司有限上市,未来公司的上市制度也可以修改,员工持股要达到一定比例才能上市。
我觉得人类的经济制度也可以学一下德国,德国公司也需要融资,但是它的金融是一个工具,处在辅助地位,不是主导,不像华尔街,搞那么多和实体经济完全脱节的金融衍生工具。
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文化、观念彻底改变。
现在很多公司期权的激励范围越来越广,我认为这是很好的现象。
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真正实现资本、劳动、知识等一切生产要素的“同工同酬”或公平回报的办法,但是华为所开创的“以奋斗者为本”,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未来人类经济制度的变革方向。
所以华为的启示是多层面的,我在这里讲的华为模式其实只是就经济制度的这一个层面而言。
2.教育体系的思考
在教育层面,我们看到很多发达国家其实没有什么自然资源,比如日本、韩国、以色列。以色列这个国家没有任何资源,但是它是世界上科技创新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最终只能取决于生产力的增长,生产力的增长只能来自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源自人力资源的创造和积累,人力资源的创造和积累则来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和科研体系。
那么,一个能够孕育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生态体系具有怎样的特征?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全球主要的创新中心(如硅谷、纽约、洛杉矶、特拉维夫、波士顿等),就会发现,这些地区的教育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第一,多元文化或文明(包括语言)共存共生、相得益彰。
硅谷、洛杉矶、纽约、特拉维夫、新加坡都是世界著名的移民城市,来自全球不同国度、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语言、习俗、宗教、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相互碰撞、相互冲击、相互刺激,很容易激发出新的思想和思维模式。
即使各国内部,人口流动频繁的城市往往也是最具创新力的城市。
譬如深圳这个年轻的移民城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各异的年轻人涌入深圳,创新自然如源泉奔涌。
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也是创新活力很强的城市,与这些城市的外来人口频繁流动有密切关系。
所以,想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一个基本的途径就是将自己投身到不熟悉的地方去。
这也是人们通常说,联想、跨界思维、多学科碰撞、交叉启发或者发散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第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体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不同学派此起彼伏、相互争鸣、相互刺激,新思想和新思维模式层出不穷。
现代物理学的黄金时代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相对论、量子论及其各种流派竞相开放在,整个物理学界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美国经济学的黄金时代是20世纪60-80年代,几乎现在所有经济学流派皆发端于那个时期。
第三,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体系首先必须是一个开放式、互动式的教育体系。
创新启示毫无神秘之处,它就是新想法新观念层出不穷。但是知易行难,如何才能激发新思想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鼓励和培养每个人的自由思想、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创新有迹可循
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创新者才能不断涌现。虽然历史上的创新者们大多特立独行,风格各异,但总体而言,创新创造还是一个集体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