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2|回复: 1

今日处暑,重养生,多吃三物,做好四件事,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发表于 2020-8-22 16:42: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营养师雪姐姐

  处暑至,凉风起。

  处暑,终结暑热,开启秋季。

  炎热渐渐消散,秋凉开始弥漫,秋风渐起。

  
  处暑时节,要重视养生。

  此时,正值夏秋季节交替,气候变化大。

  稍微不注意,便会损害健康,给秋冬健康埋下“病根”。

  因此,处暑过后,要格外注意养护身体,给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日处暑,重养生,多吃三物,做好四件事,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多吃三物

  一、鸭肉

  “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鸭肉,味甘、咸,归脾、胃、肺、肾,大补虚劳。

  处暑吃鸭,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滋阴养肺、润燥生津。

  在处暑时节,做点处暑百合鸭,用百合、腌肉,一起炖,营养美味。

  
  二、莲藕

  处暑时节,多吃点莲藕,大有益处。

  莲藕,润燥止渴、清心安神,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时令滋补佳品。

  处暑吃点莲藕,有益于心脏,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皮肤粗糙等。

  此外,还能消除疲劳,调中开胃,对于滋补身体,大有益处。

  
  三、葡萄

  处暑,进入秋季,万物收敛。

  饮食上,要遵循“养、收”的原则。

  酸味,收敛、固涩,健脾和胃,减燥润肺。

  葡萄,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可生津止渴、健脾利尿。

  
  做好四件事

  一:润燥

  处暑过后,凉风来袭,汗液往回收,津液往里走。

  如果收敛得太厉害了,就会让体表感觉干燥,损害健康。

  此时,容易出现鼻孔干燥、嗓子干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

  所以,处暑时节,一定要做好“润燥”的工作,减少“秋燥”对人体的损害。

  
  对策:喝水+饮汤

  对抗秋燥,一定要做喝水,补充水分。

  及时补充水分,可很好的对抗燥邪,还可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

  除了温热的白开水、淡茶水,煲点汤喝,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尤其是,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材煲汤,百合、枇杷,银耳、山药等。

  
  百合,润肺止咳,还含有大量的黏液物质,可很好的润燥清热。

  枇杷,润肺下气、生津止渴。银耳,温润,滋肺益胃,滋阴补气。

  山药,滋阴养肺,其含有的粘液物质,对于肺部健康有益。

  经常用这些食材煮汤喝,对于滋润肺部,大有益处。

  
  二:祛湿

  俗语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处暑,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

  此时,湿热并行,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变幻,稍不注意易伤风感冒。

  所以,此时要注意祛湿,尤其是南方地区,湿热更深,需格外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2 16:42:50 | 查看全部
  对策:饮茶+揉穴

  处暑过后,饮茶祛湿,简单方便,还可补充水分,对抗秋燥。

  用一些健脾利湿的材料,搭配泡水代茶饮,健脾又祛湿。

  华花郎薏仁茶,泡水代茶饮,健脾的同时,更有利于排湿,有益健康。

  玉米须、薏仁、赤小豆、马齿苋、华花郎、芡实、山楂、淡竹叶,炒熟后做成茶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玉米须,入肝、肾、膀胱经,可利水消肿、平肝利胆,凉血、泻热,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

  
  华花郎,利尿利湿,泄湿热,改善湿热所致恶心、舌苔发黄,红肿痘痘等症,还可排除更多毒素。

  薏仁,利湿健脾、祛风胜湿,利肠胃,消水肿。与赤小豆搭配后,健脾利湿、消肿解毒,祛湿效果更突出。

  芡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它能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

  淡竹叶, 以渗湿泄热见长。山楂,归脾经,可健脾,有助于祛湿。马齿苋,清热解毒、利水祛湿。

  几种搭配在一起,健脾祛湿,十分有益。

  
  此外,配合按揉穴位,祛湿效果更佳。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

  经常按揉,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最好按揉到身体微微发热。

  
  三:养心

  处暑的到来,会因燥热引起心情烦躁、情绪激动。

  有人会突然感到一口气上不来,心跳好像也乱了,那就是心脏不适应了。

  此外,昼夜温差大,也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会诱发心绞痛、心梗等。

  因此,在处暑过后,要格外注意养护心脏健康。

  
  对策:午睡+揉穴

  处暑过后,一定要调整好起居作息,不熬夜,并且,睡午觉。

  午睡15-30分钟,可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病机会。

  
  此外,还可以经常按揉内关穴,有助于养心安神,保护心脏健康。

  位于手臂的内侧中间,在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左右各一。

  用一手的拇指指尖,按于另一手的内关穴,其食指,或中指,则按着外关穴,向内对按20—30次,然后换手做。

  
  四:护阳

  处暑节气,依照自然界的规则,阴气外显、阳气敛藏。

  此外,人体内的阳气,也会随着自然之力,而内收贮存。

  秋冬阳气的潜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来年春夏阳气的升发舒展。

  所以,处暑过后,要注意保护阳气,为来年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对策:晒太阳+做运动

  护住了身体阳气,才能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

  晒太阳,是补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尤其是,晒晒后背的督脉。

  督脉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阳气,晒后背,让督脉有比较高的温度,对养护阳气十分有益。

  
  此外,还要注意做运动。

  如果,身体缺少运动锻炼,静多动少,则会阴气过剩,伤害人体的阳气。

  动则阳升,让肢体动起来,还要让脏腑经络都动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地生发身体的阳气。

  不过,要切记,运动不可大汗淋漓,适合进行轻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以微微出汗为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