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解放日报
昨天,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国际日”特色活动,全球各地政府为人工智能创造发展环境成为主要议题。人工智能需要怎样的政策环境?哪些举措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不同国家的政府和机构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城市要开放更多数据
“国际日”的重点论坛“国际智能城市峰会”发布了《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根据《指数》排名,上海、纽约、首尔、北京、芝加哥、贵阳、深圳、广州、洛杉矶和巴黎位列前十。
《指数》编制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丁波涛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已成为智慧城市发展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城市的数据开放程度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重要的政策环境。
就城市数据而言,可以分为基础保障层指数、开放质量层指数、用户参与层指数、价值释放层指数四个指标。基础保障层指数主要评估各个城市数据开放方面的法规、制度、工作机构等保障的体系;开放质量层指数主要评估各个城市开放数据的广度、深度、及时性、活跃性等情况;用户参与层指数主要评估市民与城市数据开放平台的互动情况;价值释放层指数主要评估数据开放对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
上海能够超越纽约、首尔等发达国家城市名列第一,在于上海在四个指标上综合实力不弱,尤其在用户参与层指数和基础保障层指数上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三。
不过,部分欧美城市的综合指数排名虽落后于上海,但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例如,欧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城市数据开放的质量和价值释放做得很好。
丁波涛据此建议,要提高城市的数据开放质量,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平衡数据开放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责任。同时,要以需求为导向,挖掘更多可开放数据的领域,吸引更多的民众、企业、政府参与其中。
政府怎样建立数据库?
韩国信息化振兴院本部长吴成卓(音译)也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数据支持。所以,他分享了韩国首尔的探索:打造一个“公私一体化数据地图”以及一系列数据集。
他表示,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础,所以政府要牵头建立公共数据池,便于创新者获得各种数据。
以智慧城市发展为例,若要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城市运行,必须为相关技术的研究者提供真实的城市运行数据。其中既有公共数据,又有私人数据,也涉及隐私保护。如果能推动这些数据相互连接、利用,就能成倍增加数据的价值。
但仅靠个人或企业的力量收集并建立数据池,并不现实。所以,首尔设计了“公私一体化数据地图”,一方面做好数据的隐私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将汇聚起来的各种数据提供给需要的人或机构使用,“也许到今年底,就可以通过这张地图看到与城市运营相关的各种数据。”
同时,首尔建立了一个助力人工智能产品、服务和技术落地应用的数据集。吴成卓说,只有建立大规模和高质量的数据集,才能支持新领域的技术开发。他以韩文为例解释说,韩文有字体图像、有语音,所以基于韩文,就建立了一个数据集。这是个基础性的工作,由政府牵头完成后,创新者在需要时能够“拿来就用”,既降低创新者建立数据库的成本,又提高数据的利用率。据悉,韩国自2017年启动该项目后,目前已经开放了21种类型的数据,并计划在年内进一步增加150种数据集。
大体系要能“精准发力”
不少国家已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那么,国家战略如何精准捕捉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扶持?新加坡全国人工智能署、智慧国及数码政府署署长庄珍之分享了“新加坡经验”。
“我们认为要建立与人工智能相适应的机制体制,包括再造业务流程,寻求法制支持。”庄珍之表示。在新加坡,有较为完善的网络化体系。其中,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推出“国家人工智能核心”(以下简称AI.SG)计划,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设置不同的服务方式。
例如,AI.SG为科学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关注长远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同时AI.SG成立专门项目,为企业提供可以“拿来就用”、快速见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新加坡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创新总监廖永健介绍说,AI.SG有100个人工智能实验室,目的是为企业迅速解决生产问题。不少解决方案在9至18个月间即可出炉,加快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速度。当然,使用该服务的往往是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的成熟企业。
不过,新加坡也没有忽略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需求。由于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如成熟企业,资金也没有成熟企业那么雄厚,AI.SG就成立了专门的服务项目,除提供解决方案以外,还向这些企业提供学习人工智能的渠道,其中95%是免费资源。此外,AI.SG还针对儿童成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教学项目,招募并培训家长志愿者,为国家培育下一代人工智能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