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劳动时报
□李勋 蒋隆荣
风雨中拼尽全力转移群众,泥石流中舍生忘死地解救群众,艰难的灾后重建忘我地帮助群众……在桐梓县坡渡镇林紫村,人们纷纷传颂着村支书李松的感人故事。村民们都说:“要不是李支书,我们林紫村好多人都没命了。”
6月19日凌晨,一场特大暴雨袭击林紫村,河水暴涨、道路冲毁、通讯中断、山体多处滑坡……严重的灾情让村支书李松的心悬到了半空。
“一定要保证乡亲们的生命安全!”这是李松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危急关头,他把村里的党员干部召集到一块,拿着锣鼓,一路敲打、呼喊,分头冒雨跑向不同的村民组。
李松跑到羊岗组,他第一个想起的是78岁的徐光友。徐光友一人在家,儿女们都外出打工。
“老人家,大水来了。快、我们快走!”李松将手足无措的徐光友背出了危险区域。刚来到公路对面的安全地带,老人的房屋就在雨中轰然倒塌。
木耳厂组村民田世琴的家,在这次山洪中被冲走了一半,她无法接受现实,坐在垮塌的废墟上号啕大哭,怎么劝也不愿离去。
“大姐,赶紧走,房子马上要垮!”情况紧急,李松来不及做更多劝说,冲进屋里拖住田世琴就往外面走。
李松刚把她拉出受损房屋20多米,身后就传来一声轰响——剩下的半边房屋,彻底被山洪摧毁。
事后,问及那惊魂一幕,李松朴实地说:“当时也没多想,就想着不能丢下一个乡亲。”
洪水无情。6月28日,又一场特大暴雨袭来。
“大家要牢记事先制定的抗洪抢险预警方案,一定要挨家挨户去动员群众撤离。”李松安排好救援任务后,立马赶往受灾严重的水沟组。
在转移老党员余大华时,汹涌的泥石流把路冲垮,掩埋了路基,每一脚踏下去,都可能陷进如沼泽般绵软的泥浆。李松把危险抛在了脑后:“我体重轻,让我来背。”
将村民转移到安全区域后,李松却变成了地道的泥人,乡亲们的眼睛湿润了,他却笑笑说:“没得事,一会找水冲冲就干净了。”
从6月2日至28日,连续三次强降雨,使得林紫村道路中断,几乎和外界失去了联系,林紫村9个村民组912户受灾严重。李松带领村支“两委”积极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为了抢通从万盛到林紫村的生命线,李松和村干部们找来挖掘机清淤。没想到还未清完,挖掘机的油用完了,只有停工。
“我们早点把柴油运到,道路就能早点抢通。”李松对村民们说:“走,我们去背柴油!”
李松带着村里的壮劳力,走路到长塘口,涉水到公路边,用扁担挑着两桶,背上再背一桶,在乱石横飞、泥石垮塌的路上步行了10多公里,终于将300多公斤柴油,运到了施工现场。
“虽然受了这么重的灾,但我们有信心搞好灾后重建。”见到李松时,连续奋战在抗灾一线的他看起来又黑又瘦,他说,目前,林紫村通往集镇的道路已基本打通,通讯、饮水等设施恢复,村民开始生产自救。
从三次抢险救援,到艰辛漫长的灾后重建,李松没有叫过一声苦、一声累。
他说,群众信任我,画了“圈圈”选我当村支书,我就要想到为村民服好务,不能让他们失望,关键时候就要站出来,当好大家的“主心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