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72|回复: 0

科学家揭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在症状维度网络

发表于 2020-8-23 18:34: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科院之声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大量传统的PTSD的心理病理学研究以潜变量模型为基础,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考察PTSD的潜在症状维度结构,并探究这些不同症状维度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其它心理健康因素的关联。随着心理病理学网络理论被引入心理健康研究领域,近些年出现了大量针对PTSD症状网络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关注PTSD不同症状间的相互动态关联所构成的网状结构。这两种研究取向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但也各自存在许多方法学上的局限。

  潜变量模型和网络模型在理论上基于各自对精神障碍不同的构念假设,但两者并非相互排斥。有许多证据表明,对于像PTSD这样的复杂性精神障碍,潜在的症状维度和症状维度间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可能同时存在。对PTSD的潜在症状维度网络的考察能够将这两种视角相结合,弥补各自方法学上的不足,为更加全面了解PTSD的心理病理特性提供依据。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力研究组在此前对成人地震幸存者PTSD潜在症状维度结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些症状维度所组成的网络结构进行探索,在1196名成人地震幸存者中进行潜变量网络模型的估计,并在1个混合创伤类型的儿童青少年重复样本中对估计出的PTSD症状维度网络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显示,潜变量网络模型相较传统的潜变量模型在两个样本中都具有更好的模型拟合。在PTSD潜在症状维度网络中,闯入和回避维度间存在最强的症状联结。在外化行为和负性情绪维度间,焦虑性唤起和精神痛苦性唤起维度间也存在较强的症状联结。对各症状维度中心度的考察发现,外化行为在PTSD潜在症状维度网络中具有最高的中心度。

  该研究揭示了PTSD的潜在症状维度网络结构。研究结果支持PTSD同时存在潜在的症状维度结构和症状维度间相互因果关联的网络结构,提示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更加关注症状维度水平上而非单一症状水平上的动态交互。该结果也提示在PTSD的干预中需要更加关注特定症状维度间的关联,例如闯入与回避症状间的联结。

  相关成果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上。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

                                  图1.DSM-5 PTSD的潜在症状维度网络


                         图2.SD各症状维度在潜在症状维度网络中的中心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