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16|回复: 0

羊城工匠馆、广府文化大师室在广州市技师学院揭牌

发表于 2020-8-24 09:32: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3日上午,由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广州市技师学院共同创建的羊城工匠馆和广府文化大师室在广州市技师学院黄石校区揭牌。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以下简称“广府人联谊会”)创会会长黎子流、第五届会长伍亮、执行会长何健桦,广州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部长杨霁,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何士林、政策法规处(宣传处)处长王霜、技工教育管理处处长夏晓冬、工会主席钟灵,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张民辉,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员、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应祚智,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周明星,以及刘铁儿、高兆华、叶永润等20多位工匠和文化大师代表出席活动。
活动中,广州市技师学院院长李宗国致欢迎辞,应祚智代表工匠和文化大师讲话,何士林代表广州市人社局讲话,何健桦为首批广府文化大师室大师颁发聘书,李宗国为首批羊城工匠馆工匠精神大讲堂特聘工匠大师颁发聘书,领导和嘉宾共同为羊城工匠馆和广府文化大师室揭幕,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地铁集团首席技师张重阳作工匠精神大讲堂主题讲座。
    36名工匠、文化大师率先入驻
羊城工匠馆以技艺之精、工艺之美、传承之魂三个主题,分别展现了工人发明家刘铁儿等12名杰出工匠、国家非遗传承人张民辉等11位工艺大师,以及广州市技师学院7名优秀毕业生和1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教师的风采。其中,不少工匠、文化大师在国内声名显赫,展出的上百件珍宝不发无价之宝。除此,馆内还展出了世界技能大赛、穗港澳蓉青年技能大赛、广州技工教育发展史料等,全面展现羊城工匠的砥砺风采和精神风貌,并昭示羊城继续奋楫争流、勇立潮头的决心和信心。
广府文化大师室特别聘请了书画艺术造诣高、社会影响力强、热心中华文化传承的应祚智、吴友优、叶永润、姚广荣、许广双等5名广府文化大师驻场坐镇,充分发挥其“朋友圈”资源优势,以书法和绘画为载体,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助力学院办成“人文与技能并重的院校”。
羊城工匠馆和广府文化大师室目前共有36名工匠、文化大师率先入驻。今日揭牌的“一馆一室”仅为部分改造工程,伴随而来的广府文化长廊及羊城工匠精神展示等施建工程将继续,建成后总面积约700平方米,共投资70多万元。
应祚智表示,成为首批入驻大师,深感光荣,同时将坚守责任和使命,不遗余力地把技艺传授予学院师生,将把自己的社会优势资源带入学院,更好地宣传“广州市技师学院”这块招牌,使学院的文化立校工作做得更有广度和厚度。
在仪式现场,应祚智展出了其馆藏篆书巨幅珍品《毛公鼎》。该作品高古圣奇,灵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端整方长,为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极具美学价值,在业界被视为无价之宝。
    88岁老市长挥毫题词,寄予厚望
广府文化大师室揭牌后,黎子流、伍亮、何健桦、何士林等与应祚智、叶永润、姚广荣3位大师交流分享。3位大师现场研墨挥毫,为大师室留下作品。黎子流也兴致盎然,提笔题词“广府文化大师室”,笔锋遒力、浑厚端正。大师们的墨宝,令大师室顿时文化气息弥漫,韵致幽远。
这是88岁高龄的老市长黎子流为学院留下的第三次题词。第一次题词为2015年10月,学院与广府人联谊会合作开办首届广府班,黎子流留下殷殷嘱托——弘扬广府文化,培育技能人才;第二次题词则于今年4月为羊城工匠馆即将开馆而作的“羊城工匠馆”及“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广府文化”。
羊城工匠馆揭牌,黎子流感触颇多,也甚是欣慰。他表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文化精神,有了它,各个领域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府文化的瑰丽灿烂,也离不开工匠精神,广府人的精神与工匠精神有相通之处,都有“求实、求精、创新”的精神。对于羊城工匠馆的建设,他寄予厚望:“希望学院以此为新的动力、新的开始、将广府文化和工匠精神相融合,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继续发扬学院悠久的传统精神,勇担使命,助力大湾区的发展。”
伍亮作为学院的校友(学院1966届毕业生),对羊城工匠馆能建于学院,自是欣喜,但同时也提出更高要求。他指出,羊城工匠馆所展示的人物都是大师,他们不光能动手制作,更是会思考、研究和创新,这是学院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羊城工匠馆今后务必要结合广府文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开拓奋斗、包容共济,为国家、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一馆一室”合力打造“文化立校”工程
羊城工匠馆所展示的大师杰作珍品,无不令人拍手称绝。多数作品具有浓郁的广府意蕴。红檀木制作而成的西关趟栊,尽显“小院深锁数甲子”的西关风情;榄核雕刻作品《金玉满堂》栩栩如生,似诉说西关人的颐养承欢之乐;宫灯制作作品《如意小挂灯》,以广式红木精雕细琢而成,兼具广式古典之美与现代风格;广陵派古琴第十三代传人肖茂国的伏羲氏古琴,散发着墨绿幽光,透着悠悠古韵……置身其间,不禁让人感叹匠人技艺之精湛。不少学生感慨“工匠精神和广府文化原来让生活如此美丽和美妙”,更让他们兴奋的是,“工匠精神和广府文化离我们如此之近”。
“羊城工匠馆就是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阵地,而广府文化大师室则是践行‘文化自信’的有力举措。‘一馆一室’带来的观感和触动,一下就把我们师生的文化品味提升了。”何士林肯定道。他要求,要把“一馆一室”建于学院这份信任化作动力,发挥好平台作用,通过集聚社会优势资源,让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关心和支持技工教育的发展;要抓住这契机,加大广府文化传承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扩大广府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院师生的文化参与感、认同感;要坚持立德树人,实施“文化立校”工程,形成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教育人、培养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馆一室的落成,对学院而言,既意味着从此拥有了更为丰富的传承广府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载体和平台,更深感任重道远。如何以此为抓手,结合广州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广州四个出新出彩的战略,打造“文化立校”工程?李宗国介绍,学院将在三大方面做好文章。其一,充分发挥工匠馆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拓展工匠馆对内对外服务功能,擦亮羊城工匠金字招牌。其二,依托一馆一室,搭建产学研新平台。集聚羊城工匠和文化资源,不断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新模式,搭建高技能人才“工学评”一体化产学研平台。其三,立德树人,全面构建广府文化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丰富立德树人新内涵、新方法,讲好羊城工匠和文化故事,传递工匠精神正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