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宽广。
1、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一方面,很多国有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有一套绩效管理体系,但是提起绩效管理,不管干部还是员工,最先想到的是月底年底的绩效考评,想起各种指标各种表格。很多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会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评,关注的焦点在如何评估上,而忽视了绩效管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很多直线经理的观念中存在一种误区,认为绩效管理就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与他们无关,甚至觉得绩效管理可有可无。这使得人力资源部门在推动绩效管理时承受很大的压力甚至阻力,往往实施的效果不佳。
2、绩效评估流于形式。一是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很多国有企业对岗位關键指标的设置比较传统,在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绩效时,经常将政治意识、奉献程度、工作作风、干群关系设置为指标,这种笼统缺乏个性化的考评指标,跟企业战略目标是完全脱节的,使得公司的整体目标不能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每个员工身上。二是考核标准的定义不够清晰明确,每个评价者的标准和理解千差万别,在国有企业大多数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绩效评估培训,对评估带有一些偏见和错误,导致对员工的绩效评价多为印象分,不够公平客观,较为主观,导致部分员工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三是有些国有企业内还存在老好人、平均主义的现象,领导一碗水端平,谁也不得罪,使得考核基本上流于形式,干得好的员工不一定就能加薪升职,而干的不好也关系不大,没有拉开差距。
3、绩效管理重结果轻过程。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开展绩效管理时,出发点往往是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金分配、职务晋升等。这导致干部员工对于绩效考评的结果非常看重,因为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对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毫不关心,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反馈,将个人发展与企业目标割裂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员工的短视行为,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