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25 09:03:39
|
查看全部
2、思考看人方法
选对人,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持续性的过程。
人是会变的,有的人会快速成长,有的人会停滞不前;有的人说得很好,但经不住事的考验;有的人在别的公司做得风生水起,但招来之后也可能一败涂地。
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人看准呢?
因为工作的原因,笔者深入研究过、亲身服务过、近距离观察过不少极为卓越的企业家和创业者。这些阅人无数的老法师们,在看人方面,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以下三个心法,供大家参考:
1.打井式看人
不少企业评价人,都是以成败论英雄。成果导向,不可厚非。但从看人的角度,光看结果,是远远不够的。
结果只是表象,达成结果的方法、方法背后的理念以及理念之下的品性,才是看人的关键。
举个例子:
有次为某地产企业高管做培训,讲如何选人看人。谈到如何识别高潜人才时,有位区域公司负责人提到麾下有位负责成本管理的年轻人,很有发展潜力。何出此言呢?
因为经他手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无论是总成本,还是单位成本,都比其他人管的项目好得多。
这只是结果。怎样才能深入下去呢?
想深挖,要问:他成本管理得好,是怎么做到的?
深入了解,才会发现,原来这位年轻人管成本,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
他不是一味地找供应商压价,而是会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哪些厂家、哪些型号的设备能耗高,故障率高,维护保养以及更换成本高。
分析之后,他会主动找设计部门做好选型,会主动与供应商沟通帮他们改进产品,还会主动提醒商业地产的运营团队,应多注意哪些型号的设备。
毕竟光是风火水电这一项,一年的成本就相当可观。
说起来,这些都不是他分内的工作,但他不仅主动想了,而且还主动做了;不仅做了内部的跨部门协调,还做了对外部供应商的管理与指导。
再深挖,要问:他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方法?
因为他的工作理念不同。他做事不设边界,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对他来说,帮大家多做一点,为公司多做一点,自己也能多成长一点,何乐而不为。
再想深挖,要问:什么样的人,才会这么想,才会如此地“冒傻气”?
就是真正有主人翁责任感的人。
这样的人不多,有幸遇到,一定要好好珍惜。
当天总结时,该公司总裁着重强调了这样的看人方法,并给起了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打井式看人”,意即要逐层深入,持续深挖。
这样看人,才看得深。
2.战壕中看人
如何了解一个人?光是面试谈谈,开会见见,听听汇报,肯定是不够的。
真正的了解,需要基于高频的接触,近身的观察,以及并肩战斗的过往。
比如,事不关己时,此人是仍然积极参与讨论,还是已经开始神游;
遇到困难时,此人是仍然斗志昂扬,甚至被激发出了更大动力及创造力,还是已经缴械投降;
遇到冲突,尤其是会影响自身利益时,此人是仍然顾全大局,从公司全局的想问题,还是已经自动开启了屁股决定脑袋的模式。
举个例子:
众所周知,亚马逊现在是全球领先的云服务企业。是谁,一手把亚马逊云服务,从零做到现在的巨无霸呢?他就是安迪·杰西(Andy Jassy)。
2004年,有人提出了云服务的大胆创意;后经深入讨论,发现的确潜力巨大,很可能成为公司的下一个增长引擎,必须敢为天下先,必须大力投入,为客户创造。
业务决策倒是清晰了,那么让谁负责呢?
当贝索斯提名杰西时,不少人表示反对,最主要是因为他不是技术出身。但贝索斯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让杰西负责,并且在之后那段漫长的方向不明、研发受挫、各种质疑满天飞的晦暗时间里,给予了长期且坚定的支持。
那么贝索斯为什么对杰西,有这么大的信心呢?
就是因为此前,他对杰西长期且深刻的了解。
要知道在被委以重任前,杰西做了贝索斯两年的业务助理。他们之间经历了两年的朝夕相处,两年的并肩战斗。
杰西不仅能达到亚马逊的三条选人标准,更重要的是,贝索斯在他身上挖掘出了一项过人的才华 —— 极度痴迷客户,总是能在各种纷繁复杂中,抓住客户最核心的需求,继而顺藤摸瓜,找到击穿打透的良方。
这样看人,才看得真。
3.全周期看人
有些人在大势向好时,做得顺风顺水,然而到了宏观收紧时,就全线歇菜,但也有些人,顺风时能乘势而上,逆风时还能稳扎稳打。
有些人善于守成,能把公司的老根据地,经营得甚好,但有些人则善于开拓新区。
有些人善于管理常规业务,但有些人会觉得常规业务没劲,一到攻坚克难时,就生龙活虎,火力全开。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能在各种外部环境,各种内部挑战下,都做到成绩优异。
这就是为什么,有位企业家在研讨会上说,搭班子不能光选顺风球高手,还要配上那些“勒紧过裤腰带,经历过苦日子”的逆风球高手。
要想穿越周期,不仅要什么日子都得能过,而且还得要什么日子都能过得好。
这意味着,看人不能只看一时一刻,一城一池,还要拉长时间周期,还要丰富工作场景,要在看他在各种环境、各种挑战下,会如何面对,如何思考,如何行动。
这既是考验,也是历练,既是对能力的历练,也是对心智的历练。
这样看人,才看得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