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广州日报
现代社会的离婚率攀升,离婚不但令夫妻双方付出沉重代价,还连累子女。在父母离婚前后,孩子感受到两位至亲竟然势同水火,难免很受伤,研究发现他们日后学习成绩较差,酗酒吸毒等不良行为较多,爱情婚姻问题重重,特别是容易“有样学样”,动辄也闹离婚。心理专家指出,离婚的父母要慎重地向孩子交代,维持亲情和提供安全感,发现孩子出问题要摒弃各种不良心理,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
案例:他在父母离婚后染上毒瘾
家住重庆渝中区的男子柳小松(化名)曾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都是国企职工。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全班前3名。高二那年,父母突然告诉他要离婚,他苦苦劝说仍无法挽回。法院将他判给了父亲,但他却选择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在离婚后患上抑郁症,终日借酒消愁,不久死于肝癌。他认为:“如果他们不离婚,妈妈不会郁郁寡欢。”
母亲去世后,柳小松痛苦不堪,无心向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开始与一些社会人员交往,经常玩通宵,不久开始吸服海洛因,彻底中断学业。为此,父亲经常打骂他,说他没出息、丢人,“你怎么不和你妈一起死了算了!”他怨恨父亲导致家庭破裂,就用吸毒来“报复”,经常通过撒谎等方式向父亲要钱买毒品,18年间竟然吸掉了100多万元。2009年和2014年,他两度被警方抓获,被送到戒毒所戒毒各两年。
夹在父母中间的孩子很受伤
在闹离婚的时候,很多为人父母者没有充分考虑子女受到的影响,把孩子置于彼此的矛盾之中:
吵架后互不理睬,让孩子当“传声筒”,盘问孩子对方在干什么;
给孩子洗脑,说对方不爱他(她)了;
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对方;
限制甚至切断孩子与对方的联系;
在法庭上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试图让自己的新伴侣取代对方,例如让孩子称呼新伴侣“爸爸”、“妈妈”。
孩子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前就感知到父母不对劲了,经常不是“热战”就是“冷战”。目睹父母不和,他们会感到害怕、愤怒,出现行为异常,如离家出走、酗酒吸毒等,其间受到的伤害不亚于父母离婚之后。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汪正安表示,如果父母关系和谐恩爱,没有严重的冲突,离婚对孩子打击比较大,因为孩子没有心理准备,还能从家庭中享受温暖,难以接受家庭突变;如果父母争吵不断,令孩子不胜其烦,离婚反而是解脱。离婚后的父母如果能够顾全大局,相互妥协,亲情不打折扣,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小;如果父母双方耿耿于怀,相互诋毁,甚至以孩子作为砝码攻击对方,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将长时间受到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