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劳动者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近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深圳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下称《办法》)。相较于原补贴政策,新办法取消户籍、社保限制,将全体劳动者纳入补贴范围,并提高补贴标准,补贴标准最高过万元。 |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计划三年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到2021年底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此次《办法》的出台,为各地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
职业技能,于劳动者而言不仅是个人能力,更是看家本领和谋生之计。要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培训必不可少。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既是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揆诸现实,培训往往意味着时间、金钱、精力等多方面投入,这不仅对劳动者是种负担,对企业同样也有压力。尤其是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贸形势的影响下,相关部门更需要为劳动者提供支持,为企业赋能减负。 |
此次《办法》中,“扩”字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扩项目——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项目将从原来的4个增加至9个;扩维度——个人、企业、培训机构均可申领补贴;扩时效——分别针对劳动者职业生命的不同阶段,实施差异化、精准化、持续化的培训补贴政策;最关键的,还是扩范围——取消户籍、社保限制,将全体劳动者纳入补贴范围。 |
“取消户籍、社保限制”,简单几个字,展现出的是包容和开放的胸怀,更让人感受到城市自信和底气。很多没有本地户籍的劳动者,可能面临着更加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更大的生活压力。对于这部分人而言,获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除了能够在一定限度上减轻经济负担,更能在心理层面提升对所处城市的认可和接纳,能够感觉到这座城市对每一位劳动者的一视同仁和关心爱护。站在企业角度上看,将所有劳动者都纳入补贴范围更能够大幅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从而鼓励各种就业形态企业为“稳就业”“保就业”做出贡献。 |
“扩”的同时,亦要有“管”。要让《办法》落到实处,发挥作用,相关部门还应强化监督管理,通过实地检查、电话核查、委托审计等方式,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对培训过程实施监督,方能让好政策收获好效益,确保“诚信申报”,提高培训管理服务水平,营造“你培训我补贴,升技能稳就业”的技能成才良好环境。 (许晓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