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打工文学是当代新城市文学的重要一脉。如果不是健忘的话,我们最初看到的打工文学作品,都呈现着一种苦涩浸泡色调,虽则内里也生长着鲜活的血肉。这种写法,往往被认为是偏激情绪宣泄。此类作品,在早期打工文学作家与底层受众那里很受欢迎,占据着C位,它们也无疑是最有棱角的打工文学的“正宗”。更直截地说,在最能代表打工阶层的文学作品中,其所凸显、所渲泄的底层打工群体最真实的心声,正是打工文学“表意的焦虑”和“硬核”内容之所在。打工文学写作者凭借这种粗粝、蛮野的文本,表达着他们的立场和态度,揭示出自我生存的真相,就如同余秀华的诗歌,即便以戕害文学本身的优雅为代价,也要吐一口对不公世界的“恶气”或“浊气”。当然,如此样貌的写作,也存在着不言而喻的局限。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于是问题来了:打工文学如何在保持原初生命力的前提下,从“入乎其内”向“出乎其外”转变,得到进一步拓展,在时代气象、文化视野、社会涵盖面等多方面出现新的格局?
近期获知信息,让笔者对上述课题有了一个启迪。
2019年5月,深圳有位打工文学作家申报定点生活项目获中国作协审批通过。6月上旬,该作家即以驻校作家身份正式入驻深圳某中学,学校为其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室,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并办理了食堂用餐卡,方便与老师们交流;还特意安排老师作为联络人,便于作家入驻期间的采访。学校如此安排周到,对这名打工文学作家进一步拓展文化视野起到了切实可行的促动作用。其实,早在一年前,该打工文学作家就萌生了写一部校园题材长篇小说来反映深圳教育现状和师生们的生活。此次创作的故事就深圳宝安这座中学为原型,宏观上展现宝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探索,在微观层面则通过对一批“拓荒牛”式教育工作者和新时代学生形象的塑造,表现大时代下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其中暗藏的迷惑与困境。这类题材虽不算新鲜,但在从事文学评论的笔者看来,这是一个颇具开创意义的新起点,是履行王国维所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的高妙决断,将打工文学进一步推向更高台阶的行动。在这方面,其实已有更多打工文学作家走在前面了,比如王十月,在书写底层打工文学作品的同时,尝试涉足科幻文学,写出《如果末日无期》这样的长篇小说。通过如此角色变换,可以让自我的文学视野、文化站位变得更高,如果作家再写打工文学作品,可能就会把平台拓展得更宽、更高,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文学说到底是不必要贴任何标签的。文学就是文学,“硬核”的文学完全不会有标签的痕迹。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比如托尔斯泰、马尔克斯、高尔基、曹雪芹、鲁迅等人,他们笔下的题材人物千变万化、各个阶层应有尽有,谁能为他们的文学写作贴个什么标签呢?之所以文学评论界要为打工者们写作的文学贴上标签,某种意义上,还是从方便文学分析的角度出发,其实与写作者本人的追求没有任何关系。当然,话说回来,至少从目前来看,打工文学的存在还是不无意义的。深圳是打工文学策源地之一,也是打工文学的重镇。“打工文学”是伴随“打工时代”出现的底层文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零星的“打工文学”开始出现,到90年代崭露头角,进入新世纪,“打工文学”队伍越来越壮大。仅以打工诗歌为例,据统计,在深圳长期坚持打工诗歌写作的已达千人,有诗作发表的有800多百人,100多人出版了个人打工诗集。2001年《打工诗人》报问世,2002年打工诗人网络论坛创办,2007年《中国打工诗歌报》诞生,不少知名打工诗人还创办了个人网上博客。“打工诗歌”在全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打工诗歌所体现的社会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也得到文学评论界的认同。
作为一名文学评论者,笔者对打工文学心有戚戚焉。一直以来,打工文学可分两类,一类是主题先行,动辄以反抗现代城市文明为标榜,且在各类由相关文化部门牵头引导的打工文学论坛上得到许多评论家的高调宣扬、大力褒奖;另一类则是相当流行的“怀乡体”,以揭示城乡对立情绪为诉求,并由此引发对现存社会体制与现代城市文明的不满和批判。无论是哪一种,都不乏佳作,但就笔者目之所及,当下更多打工文学作品缺乏对未来、对格局、对美学乃至文化视野的拓展力量。这种文学书写,有主题优势,有政治关照,有舆论牵引,具备被同情、被悲悯元素,然而缺的却是相应的内涵“硬核”,即文学质感。若把上述问题当成支点,并加以推衍,还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不少打工文学作者已然顿悟,如果不能在现有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是停留在宣泄不满,狂吐苦水,抱怨命运,张扬阶层对立的层面,打工文学势必难以为继,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起色。鲁迅先生说过: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当然也包括打工文学作家,应该书写希望,写出未来,直面大时代,创出大作品,不断推出“硬核”打工文学作品。这样的打工文学作品,一要高度真实,二要有思想性,三要艺术精湛,三者不可偏废,所谓真善美三味俱全是也。这就要求我们的打工文学创作者不断发现和开掘人性的辩证法、心灵的辩证法,在城市水泥森林中真正地站立起来,既要让人们看到打工生活的真相,也要让他们领略到打工文学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高度,在美学与历史这两个向度上,努力拓展新视野,不断开创新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