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68|回复: 0

厦门经济特区40周年|火炬高新区内培外引 产业跨岛天地宽

发表于 2020-8-29 19:23: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8月29日讯 据厦视新闻报道  在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发展历程中,“跨岛发展”战略的提出,拉开了城市发展格局与骨架。火炬高新区1990年创建,从岛内不到1平方公里的“试验田”起步,伴随着跨岛发展的深入实施,逐步成长为“一区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经济特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更大空间。

  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高鹏举:富勒烯本身的生产成本比较高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提高产能 降低富勒烯的价格 我们希望在岛外进行扩大产能 我们想咨询园区有哪些建议

  在位于湖里的厦门创新创业园内,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正向园区工作人员咨询场地、用电等问题。企业研发生产的富勒烯是一种碳纳米新材料,在高科技领域应用潜力巨大。2011年,企业入驻园区孵化后,在园区产业基金、公共技术创新服务的推动下,实现了富勒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应用。企业发展起来了,就需要更大的空间,2013年,在火炬的引导下,企业将生产线搬到火炬(翔安)产业区。今年,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从目前百公斤级的生产线扩大到吨级生产线,提升10倍产能。

  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高鹏举:我们在翔安建设了生产基地,这不仅拓展了物理空间,而且随着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相关企业的入驻,这进一步增加了我们与上下游企业的一些合作。

  在厦门创新创业园,在孵企业数量已经从2002年的23家,增加到现在超1300家。像福纳新材料这样,在岛内创新创业园孵化培育后,再对接入驻岛外的加速器和产业园,已成为火炬高新区众多企业的成长路径。

  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韶军:目前整个(厦门创新创业园)在岛外的载体空间占比已超过60%;(厦门创新创业园)培育的8家上市公司,都是起步于岛内 然后在岛外跨岛发展的结果。又比如,(厦门创新创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岛外占比均超过一半。

  从不足1平方公里,“扩容”到13.75平方公里,从单一园区发展为“一区多园”格局,火炬高新区产业跨岛布局不断推进。厦门软件园发挥岛内外园区联动优势,岛外三期的面积是岛内二期的10倍,吸引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业聚集岛外。火炬(翔安)产业区已成为岛外的主要产业载体之一,形成了以平板显示、LED、集成电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正在开发建设的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则成为代际升级产业项目聚集地,天马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中航锂电、海辰锂电等百亿级项目在此落户。

  如今,厦门火炬高新区聚集各类企业8000多家,以占厦门1%的土地,实现了厦门近43%的工业总产值。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出的产值达16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2%以上。

  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庄荣良: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格局向岛外纵深拓展的历程,是厦门经济特区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对厦门做出的跨岛发展指示精神,不断推进产业跨岛布局的生动写照,站在经济特区建设40年的新起点上,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全要素支撑的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