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31 10:27:16
|
查看全部
把握本质规律,提高系统治理能力
余村变了。这个地处浙北的小村,如今绿水青山,风景如画。但20多年前,余村靠石灰岩资源挖山开矿,粗放的发展方式不仅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还极大影响了村民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
梳理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综合性、系统性是一个鲜明特点。有沙漠的绿化,毛乌素沙地茫茫沙海变成大片绿洲;有水和大气的治理,黄河水质明显改善,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推进,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按照系统思维推进生态环保,日益成为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符合生态的系统性,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推进。“沙进人退”转为“绿进沙退”,各自为战转为全域治理,多头管理转为统筹协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牢固树立、深入践行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
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强化系统思维,增强系统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包括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等多方面。实施对国家的治理,要求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受到侵犯,国家主权、发展、安全原则不能被触碰,国家核心利益应该受到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等。
国家治理除了社会建设以外,还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些内容和要求,说明国家治理不能是单一的治理,而是系统的治理。
党带领人民群众治理国家,要求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系统治理还要求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要创造公众参与条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把广大群众有效动员组织起来,形成国家治理人人参与的局面。
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国家治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也不能缺位,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和社会的协同机制紧密相连,功能互补,才能产生国家治理的协同效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