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7|回复: 0

点起一盏明亮的灯

发表于 2020-9-3 06:40: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工人日报

        “打造图书馆之城,就是倡导全民阅读,提高市民素质,让大家通过读书为灵魂点起一盏明亮的灯!”广东省东莞市图书馆馆长李东来对记者说。近年,东莞市、镇、村三级共投入70多亿元,建成公共图书馆(室)509个,博物馆30座,文化广场511个,形成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永不关闭的图书馆”

  7月5日,明媚的阳光洒在东莞图书馆南门外天井一角。53岁的陈海峰先生走到一台自助式ATM图书借阅柜员机前,取出借阅卡插入,按下图书选择按钮,柜员机内的机械手按照指令,徐徐将选中的301号图书《抗震风采》送出来。拿到书,陈先生开心地说:“这样的自助图书服务机,读者自己操作,借还快捷方便,创新了文化服务,可以促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东莞创新服务形式,2007年12月推出全国第一家图书馆ATM(图书自助服务站)。每台图书馆ATM设备能容纳500—1000册图书。目前,全市已推出5台图书馆ATM。”东莞图书馆副馆长杜燕翔说。

  杜燕翔带领记者走进南门外的自助图书馆介绍说:“2005年9月,东莞还全国首创无人值守‘永不关闭的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内设有自助借还机1台,藏书1万余册,在主馆闭馆期间提供自助借还和阅览服务。自助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实现了365天开馆,24小时开放。”

  自助服务开放以来,平均年接待读者6.3万人次,年图书借还量6.8万册次。2009年9月,被文化部选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扶持项目。2011年开始,东莞将投入1800多万元,在全市32个镇街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实现全覆盖。

  一张证走遍49个图书馆

  “我们姐妹每个月都盼着图书车过来,车上就能借书、办借书证、阅读新书等等,方便极了。”东莞联泰制衣厂女工刘燕梅说。

  记者看到,一辆改装后的面包车,变身成了“流动的图书馆”。东莞在读者服务上,变原来的“等读者进馆”为“吸引进来,传播出去”:图书流动车穿梭于全市31个镇区的各处广场、社区、企业间,每天三四个点,成为市民和外来工“身边的图书馆”。

  “凭一张借书证,你可以到全市免费开放的49个图书馆‘泡’上一天。”东莞莞城图书馆馆长王玥热心地向记者介绍说。东莞图书馆总馆和48家图书馆分馆,早已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作为市一级的图书馆,东莞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本服务的全部免费。目前,全市图书馆分馆和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遍布城乡街区,覆盖到各个村(社区)、企业、学校。

  “24小时自助借还”“市镇村图书馆通借通还”……东莞不断创新文化服务形式,整合文化信息资源,为市民读书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东莞700多万的常住人口虽然分布在全市的32个镇(街),但他们借、还书并不需要专程跑到市区的东莞图书馆。一张小小的借书证,可以在49个图书馆以及各个基层服务点之间实现“一卡通”。

  “图书馆之城”

  “东莞在文化惠民各项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是‘图书馆之城’建设,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成为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试点城市。”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道平介绍说。

  东莞共享工程服务深入社区和乡村。理想0769分馆是东莞图书馆首个社区分馆,也是共享工程进社区的代表。除了可以阅览2万余册藏书外,还可以上网浏览“共享工程”的各类文化信息、电子图书,查阅东莞地区图书馆的书目信息。

  此外,各分馆利用东莞图书馆开发了东莞市民学习网,加强了外来员工英语、计算机、网络等培训,受益外来员工达1.5万余人。

  今年是东莞全面铺开文化名城建设的第一年。5年将基本建立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惠民”上,东莞市镇两级共投入5亿元,实现全市镇(街)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全覆盖。在资源共享上,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基层服务点123个,建成“农家书屋”509家,让这座城市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