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9-3 14:17:43
|
查看全部
尽锐出战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四川省人社厅
近年来,四川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方面,精准施策、尽锐出战,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全省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750万下降到71万。
培养“永久牌”扶贫队伍。从深度贫困县选送983名具有一定技能的返乡创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农林牧渔从业人员,集中开展1年免费职业教育,期满合格发放中专毕业证书。从深度贫困县招录600名在岗乡村医生,免费接受3年农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毕业后颁发中专毕业证书,可在深度贫困地区报考执业助理医师。“全覆盖”培养乡村人才。采取顶岗锻炼、研修培养等方式,培训中小学教师、医疗卫生等专技人员6.4万人。开展“一村一医”“一户一名技术能手”等专项培训,大力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土专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全年共培训2.9万余人。
以用为本打造“人才磁场”。支持深度贫困地区通过降低学历门槛、降低开考比例、放宽专业限制、放宽年龄条件等特殊政策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018年为深度贫困县事业单位招录教师、医生、农技员等专技人才6217名。支持基层大学生提前1年申报职称,允许累计满15年、25年分别降低一个学历等次申报评审中、高级职称,推行基层事业单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职称评定制度,基层卫生专技人员通过“双定向”评定副高以上职称3000余人。实行高海拔地区工作折算工龄补贴、高海拔乡镇临时岗位补贴、乡镇工作补贴、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可提前转正定级并高定工资等“四项特殊政策”,着力提升基层、艰苦地区人才吸引力。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选拔时,开辟贫困地区专项或分类评审,给予重点倾斜。首次在贫困地区选拔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9名。
构建帮扶机制增强“造血”功能。鼓励设立基层“候鸟型”人才工作站,推行双向兼职、联合聘用、人才驿站等引才用才模式,支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区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转化成果、创新创业。构建人才对口援助机制。会同全国博管办、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在凉山开展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活动,建立“博士后专家工作室”。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对口协作的基础上,同步构建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向省内深度贫困地区选派3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基层专业技术骨干超过1万人。实施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建立专家服务基地46个,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大户2.8万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