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4|回复: 0

奋斗=加班的逻辑有多荒谬

发表于 2020-9-9 10:28: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长安观察鲍南
近日,某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在微博上发出长文,不仅表示“996算个啥,我们是‘715(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白加黑、夜总会(夜里总开会)’”,还称员工“为了这个冠军游戏,愿意辛苦点”。只不过,这番慷慨陈词却在评论区翻了车。网友齐声质疑其违法,还有不少咒其公司“早日倒闭”。


a11f7836c11ea1c0e7f8f94a341fcb37.png

“工作996,生病ICU”,许多人借此吐槽加班之苦,还引发了一场关于所谓“加班文化”的全网大讨论。有人痛斥强制加班百害无一利,有人认为只要钱给够无可厚非,有人指责“朝九晚五”不够勤劳,有人笃信“加班奉献”理所应当……辩护者与反对者你来我往,都有一番自己的道理。从“996”到“715”,依然是这一话题的延续,而这位负责人招致炮轰,触雷点也与之前一众互联网大佬如出一辙。

自愿加班可能是个人选择,但长期强制执行的加班制度,也包括在所谓“企业文化”重压下不得不超负荷运转,无疑已涉嫌违法,必须旗帜鲜明反对。而在违法之外,强制加班制度的一大争议点恐怕还在于,它总是被一些人抬上道德高地,强行将其与奋斗精神捆绑甚至等同起来,宣扬认同公司价值观的方式是加班,展现自己事业心的方式是加班,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方式还是加班……这股压力不仅自上而下传递,更形成了“污名化”法定工作制的力量。工作8小时就是“不努力”,要求合理休息时间就是“不上进”,何其荒谬!

“奋斗改变命运”,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奋斗=加班”的逻辑却是生造出来的,并被一些人用以粉饰对员工不合法也不合理的强度要求。常言道,“强扭的瓜不甜。”奋斗,讲求的是一种自我加压,究其根源乃是一种自我选择,不应成为外力强制的结果。更何况,人的精力终究有限,长期疲惫不堪必然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导致事倍功半。以加班时长丈量工作态度,以透支健康标榜敬业精神,完全歪曲了奋斗精神真正的内涵。

大家努力工作,也对美好生活有更多诉求。从这个角度看,设计弹性工作制、完善激励机制、设置兜底保障等措施,反而更有助于激发员工自发的工作热情。奋斗永远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让大家更积极更健康更快乐地打拼,一切才更可持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