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1|回复: 0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发表于 2020-9-9 19:57: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安徽日报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省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提升基层服务和管理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好维护群众利益

  “以心感人化恩怨,公平公正解纠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近日,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村民戴之峰和戴雷兵,同时给镇调解委员会郑越龙调解工作室送去锦旗,感谢郑越龙化解了两人长达3年的矛盾。

  戴之峰和戴雷兵是同村亲戚,3年前,双方因赡养老人、宅基地与土地承包权纠纷发生冲突,村镇多次协调无果。5月8日,岳坊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郑越龙调解工作室成立,接手的第一个“烫手山芋”,就是化解这对亲戚的矛盾。67岁的郑越龙从6月3日下午忙到5日凌晨,趁着戴雷兵从打工地回家的时机,找双方当事人、找村里乡贤、找双方亲人,发动一切力量做两人的思想工作,最终使两人和解,签下了赡养老人、宅基地、承包地等问题的一揽子协议书。

  “镇里的12个行政村、社区,都有像郑越龙一样的专职人民调解员,他们熟悉群众,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化解矛盾,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岳坊镇司法所所长张亚非说,今年以来,人民调解员们先后成功调解了钓鱼触高压线死亡等多起纠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据了解,目前蒙城县的17个乡镇(办事处),都实现了镇有调解委员会,村有调解工作室,他们深入群众做工作,在法治框架内,实现息讼止争,案结事了。

  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我省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落实村(社区)每周一次、乡镇(街道)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强化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对疫情防控期间产生和积累的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山林土地等基层矛盾纠纷,村(社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应调尽调,灵活采取法理情相结合等方式;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积极统筹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资源,形成联动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据统计,上半年,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8万件,调解成功率99%。

  助解基层治安难题

  “这里治安环境好,儿女叫我到城里去住我还不愿意呢。”谈起金圩村的变化,村民邓春海自豪地说。

  金圩村地处舒城县桃溪镇西部,辖11个村民组,过去矛盾纠纷多发,发案率高。近年来,舒城县公安局桃溪派出所积极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实施“社会治安管理村民组长参与制”,助力破解基层社会治安管理难题。今年1至7月,金圩村成为该镇为数不多的无治安案件村。

  “我们村的11个中心村民组,组长都是从各村民组中推选的乡贤、致富能人、党员中产生。他们经镇综治办、派出所培训后,在实践中逐渐成为基层信息采集员、法律宣传员、治安巡逻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金圩村支部书记金德柱介绍,村委会每月对各村民组长进行综治专项绩效考核,实行积分制,由村干部、包片干部、包村民警、群众代表打分评议。

  “这种新制度有效打通了基层信息沟通的‘毛细血管’。村民组长对村里人熟、地熟、情况熟,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办事能力,村民一旦遇到危险或困难,他们一般都会打电话告诉所在村的村民组长来解决。”金德柱表示。7月20日,持续暴雨使金圩村部分区域被淹,村民邓春友和他的儿子、儿媳3人被困。接到邓春友求助电话,村民组长乔友栓边安慰他,边详细了解被困位置,并立即将此情况向桃溪派出所反映。在村里与派出所民警的接力救援之下,邓春友3人最终安全脱险。

  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管理一直是基层社会治安管理的难点。在金圩村,派出所紧紧依靠村民组长,及时收集所在村民组的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信息及变更数据,民警有针对性地上门核查,管理效果事半功倍。今年初,金圩村民组组长李家年发现辖区一加工厂来了几个外地人,进行登记后立即向派出所反馈。民警通过系统查询,发现其中一云南籍男子熊某系网上在逃人员,在村里配合下,民警迅速将熊某抓获。

  近年来,我省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特点,积极探索创新适应时代和群众需求的服务管理方式方法,提高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推进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社会治安持续向好,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

  共享法治建设成果

  “按照村里法律顾问帮忙签定的合同,我现在一年喂200多只兔子,收入能有1万多元。”近日,涡阳县石弓镇神桥村村民刘宝昌高兴地说。刘宝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涡阳“农家女兔业”签定了定向饲养回收合同,靠饲养兔子实现了脱贫。

  “如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打通了村民对法律服务需求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村民共享法治建设成果。”神桥村党总支书记罗平介绍说,神桥村利用村法律服务工作室、“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等,让村民实时、便捷地享受公共法律服务。同时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帮助村民解决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难题,引导村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神桥村是涡阳县司法局精准扶贫帮扶村。近年来,县司法局以加强村法治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法治扶贫活动,神桥村法治建设面貌一新——法律顾问进村入户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生活、收入情况和法律服务需求,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脱贫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以“网格化”建设为引领,村里充分发挥村级调解委员会和治安队、网格员的作用,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法治文化活动场集法治长廊、凉亭、林荫道、篮球场、健身器材于一身,让村民在休闲之余感受法治力量……

  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必须先行。为加强全省法治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日,我省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法治乡村建设11个方面62项措施,明确了我省法治乡村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勾勒出江淮法治乡村建设的“新蓝图”。

  根据该实施意见,到2022年,全省努力实现涉农法规制度更加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执法质量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建设实现数量和质量双达标,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乡村,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开创新局面,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