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常德市临澧县四新岗镇,全国人大代表、省劳模沈昌健的油菜基地里,最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
不久前,他刚刚从省农业农村厅拿回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这意味着他研究培育的“沈杂油1号”油菜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种子备案登记,可以进入市场销售。这也是我国首个由个人培育的杂交油菜品种获得了“身份证”。
为了这张“身份证”,沈昌健和父亲沈克泉接力奋斗了43年。
沈昌健是常德临澧人,虽然他和父亲沈克泉都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却有着培育出优质油菜品种的梦想。父亲一辈子都埋头于油菜育种工作,沈昌健也已醉心油菜研究近30年。
“2009年,父亲去世前曾嘱咐我,‘油菜不要丢,一定会成功’。当年我把父亲安葬在试验田对面的山坡上,就是希望有一天,他能看到梦想实现。现在我和父亲终于圆梦了!”面对记者的采访,年过五旬、为了油菜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沈昌健难掩激动。
40多年的科研路,历经1000多次失败,负债几十万元,都没有让父子俩放弃心中的梦想。
沈昌健说,自己之前培育出的杂交油菜“沈油杂”202、819等新种,即使普通种植,也突破了亩产200公斤的大关,而且因为稀疏种植,每亩植株仅2200株,可以节约大量田间管理的劳动力。
“从几年前开始,我在县里的几个村大面积种植油菜,油菜的生产期是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5月,适合又要打工又想在田里多抓些收入的农民。”沈昌健告诉记者。
“以前的油菜产量低,成本高,我们都不愿意种。”龙岗村村民苏增对前来参观的人说:“现在我们20多户村民连续三年种植沈劳模提供的油菜新品种后,亩平收入达到1500多元,年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沈昌健创立的临澧县杂交油菜太空育种基地,拥有高产油菜示范片2000多亩,为附近农民提供1000多人次的就业岗位,兑付农民工工资50多万元。
尽管如此,根据《种子法》,从2000年起,未通过国省两级备案登记的作物新种子,一律不得推广、生产和进入流通环节。
而沈昌健培育的新种子样品想要通过备案登记,至少需要四到五年。一年的筛选试验、两年的区域试验,其后还有生产试验。审定程序本身是免费的,可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对比样本,高标准的田间管理和样本检测,这些都意味着持续高强度的资金与人力投入。
然而,这些困难也没能让沈昌健放弃。“不能通过审定,就意味着前功尽弃。”沈昌健说,“油菜育种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坚持走下去,直到通过审定的那一天。这一天,沈昌健终于在今年等到了。
就在今年8月,“沈杂油1号”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种子备案登记,拿到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
为了这一天,沈昌健一年四季几乎没日没夜在油菜地里干。“‘沈杂油1号’油菜新品种的选育要求非常严格,要在我们培育的众多油菜新品种中进行淘汰、择优、筛选,有时一个育种材料要经过几代的培育、复壮、提纯,不能有一点马虎。”
据介绍,“沈杂油1号”产量高,品质好,增产优势明显,试验亩产最高达235.5公斤;与其他菜籽油相比,“沈杂油1号”菜籽油具有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苷的“双低”特点。因此“沈杂油1号”堪称杂交油菜中的“金种子”。
“现在有了这张‘身份证’,我要尽快推动这个‘金种子’转化成生产力。作为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我不能推卸的责任。”他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