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3|回复: 0

重抓教育扶贫 储蓄发展后劲

发表于 2020-9-15 19:40: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华龙网

  为彻底斩断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云阳县重抓教育扶贫,率先在全市成立贫困学生资助中心,创新推出“学生申请—学校初审公示—部门联合识别认定—学校资助—乡镇核对查漏—学校补资助”的精准资助六步工作法和“对享受了普惠资助政策仍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的特困学生再资助”的差异化资助办法,实现了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3791名贫困学生考入重点本科院校,5名贫困学生圆梦清华北大。

  重抓教育扶贫,深具发展远见。随着外部资源的不断投入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贫困地区的条件型贫困、机制性贫困因素明显减少,而素质型贫困的消除仍任重道远。即便摘了贫困帽、建了脱贫产业,如果人的素质不适应,返贫的可能就会一直存在。教育扶贫是最基础、是最根本的扶贫工程,也是一项艰巨、漫长的工程,必须久久为功,方见成效。坚持教育扶贫不放松,凝聚全社会力量,通过扶志、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才能确保高质量稳定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采取超常规举措,精准聚焦贫困地区教育,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先后组织实施了20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实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等教育扶贫全方位覆盖,为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由于教育扶贫效果的时滞性、价值的潜伏性,一些地方更热衷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显性强的工作,而将教育扶贫作为阶段性任务对待。这种偏重经济效益、忽视长远效益的取向,导致教育扶贫表面化。从办学硬件看,校舍虽然更新换代,但多功能教室、信息化教学设备,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教师的办公环境都还不尽人意,这也是农村学校留不住老师、吸引不了学生的重要原因。教师队伍缺乏培训,教育理念落后,十几年一套老办法教学,“分数衡量一切”,忽视素质教育,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关键是缺乏高素质师资队伍。在现有利益导向下,农村很难留住高水平老师。改善教学环境、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对教育扶贫效果至关重要。这需要落实教育扶贫长效机制,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强化政策倾斜,营造“留人”环境,培育和稳住高素质教师队伍。应该看到,“特岗计划”“银龄计划”虽可解一时之急,却非托底之策,“国培计划”虽着眼长远,如果缺乏足够的待遇、补贴和职称配套倾斜,终难把优秀教师留在乡村。通过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持续推进,从工作待遇和工作条件着手,保障贫困地区教师素质持续提升。

  教育投入对稳定脱贫具有“储蓄式”潜在效果,属于“明天的经济”,是巩固脱贫成效最大的筹码。教育扶贫是长效扶贫,通过扶志、扶智,解决精神贫困问题,能够最大限度避免返贫可能。而实现这种良好效果,前提就是不因“摘帽”而懈怠,持续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升教育投入效率,发挥教育扶贫的后发优势,巩固脱贫成效,推动贫困地区向教育现代化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