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7|回复: 0

多渠道发力激励自主创新

发表于 2020-9-15 20:19: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以社会科技奖励的形式推动基础研究迈向更高水平,可谓正当其时

  近日,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亭栋等4位科学家获得奖励。“出身”民间的未来科学大奖已连续颁发5年,通过奖励具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对引导全社会关注科学、唤起科学热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企业家定向捐资设立、科学家进行专业把关,提名权与评审权分离,引入国际同行评审……未来科学大奖受到关注,除了大奖自身的分量,还在于其前沿的视野、创新的评审机制,展示了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参与科技事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研究搞好了,对后续的技术创新将产生深远影响。反之,如果不能在基础研究特别是原创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就很难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当前,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虽然增长较快,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以社会科技奖励的形式推动基础研究迈向更高水平,可谓正当其时。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参与。“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规模和实力明显增强,在部分优势领域进入无人区,基础研究需求日益强烈。一些民营企业、社会力量积极主动采取设立研发基金、资助高校和研究机构等方式间接支持基础研究,未来科学大奖、科学探索奖以及西湖大学的设立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性探索。

  从政府到民间,对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大、关注程度提升,也折射出科技创新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浅表性”的创新,而是通过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将创新活动引向深入;不满足于“小打小闹”,而是全方位加强创新要素供给,以期实现真正能影响世界的原创性突破。从这个意义上看,民间发起的科学大奖不仅是我国科技奖励体系的补充,也反映出全社会创新创造的合力正在形成。

  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健康发展。社会性科学奖励的出现和发展,为我国社会力量支持科研开了一个好头。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科技奖励中来,让社会性科技奖励繁荣起来,能进一步拓宽科研经费渠道、加大支持力度,更有力地激励自主创新、鼓励自由探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注入更多能量。(谷业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